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3277篇
  免费   678篇
  国内免费   534篇
各国政治   1322篇
工人农民   2338篇
世界政治   4877篇
外交国际关系   3413篇
法律   23357篇
中国共产党   57995篇
中国政治   78650篇
政治理论   16859篇
综合类   25678篇
  2024年   273篇
  2023年   1736篇
  2022年   2186篇
  2021年   2697篇
  2020年   2641篇
  2019年   1369篇
  2018年   773篇
  2017年   1420篇
  2016年   2597篇
  2015年   4636篇
  2014年   15677篇
  2013年   18195篇
  2012年   23139篇
  2011年   23031篇
  2010年   19538篇
  2009年   19096篇
  2008年   18690篇
  2007年   13230篇
  2006年   12413篇
  2005年   8375篇
  2004年   5005篇
  2003年   4492篇
  2002年   4995篇
  2001年   3989篇
  2000年   3120篇
  1999年   475篇
  1998年   229篇
  1997年   97篇
  1996年   49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47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14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81.
关于城市化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化是非农化的过程。在非农化过程中 ,前期表现为工业化 ,后期表现为服务业化。城市化要坚持走大中小城市和城镇协调发展的道路。政府的职能是适当规划和引导 ,避免直接干预 ,让市场力量自行调节 ;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加强管理体制的创新 ;坚持可持续发展方针。  相似文献   
882.
883.
民族社会控制是民族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重要保障和前提 ,是一个系统的调控过程 ;民族社会控制主体是个体、群体、组织与国家的有机结合 ,而民族社会控制的对象是民族社会互动、社会结构、社会价值观念 ;民族社会控制的目标是民族社会秩序。它们与控制规范、控制手段共同构成了民族社会控制系统且处在不断的相互作用之中。  相似文献   
884.
史小岳  李凡 《人大论坛》2006,(5):I0001-I0002
5月15日至16日,全省科学技术大会在贵阳隆重召开。会议的主要任务是,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贯彻落实全国科学技术大会精神,部署实施《贵州省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举全省之力建设创新型社会,加快我省科技事业发展步伐,为实现我省经济杜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而努力奋斗。  相似文献   
885.
周立夫 《新长征》2007,(12):23-24
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着眼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继承和重大创新,是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机关党建工作作为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工作、研究问题,推动机关党建工作切实转入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886.
《新长征》2007,(1):59-59
省民进部分委员反映:当前随着工农业发展、城市的扩张、人口的增长,生态环境遭受破坏、污染的形势相当严峻。其中,农田生态危机大家有目共睹。农田生态系统是整个生态安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决定着粮食安全、食品安全,进而决定着国家的安全和民族的生存发展。长期以来,由于人口、资源的压力,工业污染物的排放,农药、化肥、农膜的大量使用,农田生态系统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相似文献   
887.
廖小琴 《前沿》2005,4(6):157-160
构建和谐社会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主调。社会和谐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人的和谐发展。人的精神生活的和谐发展既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其推动力量。在当代中国,促进人的精神生活的和谐发展符合社会和谐发展的要求与目的。促进人的精神生活的和谐发展,需要在消除各种不和谐因素的过程中实现。关键是要从根本上确立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平衡发展的价值取向,重要路径是承认和高扬先进文化建设的内在价值。  相似文献   
888.
现代生活,科技大发展,手机几乎是人手一个,快节奏的工作方式,让我们每天都和手机有着亲密接触,电磁辐射也就悄然地于无形中伤害着我们的身体,为此,专家们提醒人们,改掉七种不良的打电话习惯:  相似文献   
889.
《传承》2010,(10):65-65
世界地球日即每年的4月22日,是一项世界性的环境保护运动。活动起源于美国。1990年4月22日,全球140多个国家、2亿多人同时在世界各地举行形式多样的环境保护宣传活动,呼吁改善全  相似文献   
890.
《公安研究》2010,(1):92-92
李贵成在《理论导刊》2009年第4期撰文认为,政府公信力是指政府依据于自身的信用所获得的社会公众的信任程度。政府公信力是各种法律、法规得以行使的保证,是种种社会交往的纽带,是社会稳定的杠杆。它的强弱,对政府而言举足轻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