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4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3篇
工人农民   61篇
世界政治   47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146篇
中国共产党   213篇
中国政治   633篇
政治理论   193篇
综合类   463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77篇
  2014年   158篇
  2013年   167篇
  2012年   160篇
  2011年   165篇
  2010年   201篇
  2009年   174篇
  2008年   139篇
  2007年   102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61.
962.
《学理论》2018,(12)
生态系统理论从多元角度分析了遭遇家庭暴力的青少年问题产生的多重环境系统,分析问题的出发点不是出现问题的个人本身,而是聚焦于个人与其生活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联系。生态系统理论为我们深入理解人与社会环境的复杂联系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参考,既然青少年问题来源于其周围的生活环境,因此也必须在其生存环境中进行判断与解决,生态系统理论的这些观点正是社会工作的应有之意。文章尝试以生态系统理论为方法论来分析遭遇原生家庭暴力的青少年问题,分析生态系统理论视角下社会工作介入遭遇原生家庭暴力的青少年的基本路径,以期为这些问题的处理与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和思考框架。  相似文献   
963.
本文分析了城市社区养老模式的类型与优劣,提出在当代社会结构中,宜充分利用社会工作学科来完善和补充社区居家养老模式,提高其专业化水平,减轻城市地区的养老负担,弱化老龄化给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为我国城市社区居家养老事业的专业化发展路径提供新的可能。  相似文献   
964.
上海市闵行区在承担有不良行为或严重不良行为青少年群体服务管理和预防犯罪全国试点工作的过程中,提炼形成了以青少年事务社工为主要依靠力量,进驻监所、工读学校、大型商企市场等工作阵地,对重点青少年群体进行联系、干预、矫治和帮扶的工作模式,有效开展服务管理和预防犯罪工作。  相似文献   
965.
校园暴力与学校社会工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校园暴力的发生原因可从学生个人特质、家庭背景和学校有关教育缺失等几个因素去寻找。而在诸多应对校园暴力问题的思路中,学校社会工作有着不可替代的专业优势。因此,学校社会工作应该积极介入学生、家庭和学校,以缓解校园暴力。  相似文献   
966.
2010年10月1日,量刑规范化改革在我国全面推进。独立、有效的司法社会调查报告是量刑程序能够真正独立起来的必要条件。在前期量刑规范化改革试点的过程中,各地法院使用的司法社会调查主体不尽相同,同时也呈现出各类司法社会调查主体的优势与不足。本文中,在梳理各地法院司法社会调查主体现状的基础上,从司法社会调查工作的内在属性出发,分析了社会工作专业介入司法社会调查的专业优势。  相似文献   
967.
先秦时代的福利救济制度《周礼·地官司徒》中的保息政策,可能是中国最早的社会福利政策,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中关于社会工作思想的初步实践与探索。“保息六政”所倡导“慈幼、养老、赈穷、恤贫、宽疾、安富”等思想直到今天对关爱现代农村社会中的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等弱势群体、关注农村的贫困化现象、促进农村自治组织的发展等相关农村社会工作仍然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68.
优势视角是社会工作的一个基本范畴,其关注的重点是发现、发挥和发展矫正对象自身的优势和潜能。矫正工作者可以将优势视角的社会工作方法引入社区矫正实践之中,促进矫正对象的再社会化过程。本文结合矫正实践中的典型案例,阐述了优势视角的具体运用过程及其策略,以期对社区矫正工作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69.
青少年正处于性格和心理的塑造期,受外界因素影响很大。青少年的现实需求主要表现在物质、精神和社会个体层面。这些现实需求的产生有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原因,而以社会工作途径来满足青少年的现实需求将是一种全新独特的探索。  相似文献   
970.
基于当前国内社会工作领域存在的学术与实践取向的分离,以及当前青少年工作模式的不合理性,提出将优势视角运用于青少年社会工作实践领域的设想,并结合社会工作成长小组内涵、特征,探索出一条更加适合青少年社会工作实践的工作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