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篇
  免费   3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4篇
法律   37篇
中国共产党   22篇
中国政治   41篇
政治理论   13篇
综合类   2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李文仲 《长白学刊》2009,(5):155-155
社会心理是人们对社会事件认知的心理和行为的反应。社会心理维度是社会心理对社会事件的承受能力。一般说来,社会心理对社会事件在可承受能力范围内,社会心理就能够遵从社会规范。反之,超出了可承受能力,就会做出违反社会规范的社会行为。  相似文献   
42.
社会结构是构成社会的各基本社会要素之间的比较稳定的相互关系及其形式,主要包括经济结构、政治结构、社会群体的组成、形式及分布等要素。民间法作为社会成员惯有常习的日常生活的参照标准、矛盾冲突因循的解决机制、评判与约束的这样一个前承传统、内涵现实、后赋发展的超极复合体。这个庞大且不失精微的的超级复合体在社会运行的潮涌中,尤其是在社会规范、社会成员守则、规矩意识的形成、社会进步这三个面上,体现着举足轻重的价值。  相似文献   
43.
社会公平问题是当前中国学术界、思想界最为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在涉及有关社会问题时,社会公平成为最为重要的准则。但是社会公平作为处理社会问题的准则之一,不能成为唯一的选择,在公平之余,个人自由至少是与社会公平同位的价值。法律作为一种社会规则,在某些情况下必须选择以社会公平或是个人自由为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44.
中国素称礼仪之邦,知书达礼是传统社会对教育活动之目的和教养人生之特质的基本预期。礼对传统中国而言,绝非单纯的典礼仪式或社会规范,而是一种独特的文明生活样式。礼奠立了古代中国的核心价值体系和公共生活秩序,由此构成中国传统教养生活的根基,形成  相似文献   
45.
群体性事件是目前我国社会活动中出现的一些超出现行社会规范的行为,是社会关系中出现的一种不协调、不和谐现象,在社会上造成了一定的危害,影响了社会的稳定。由于群体性事件的突发性和复杂性,加之相应的法律法规的滞后,使处置工作异常艰难,很容易导致事件的恶化,它严重干扰了政府的办公秩序,损害了法律的权威性,日益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制约因素。因此,如何有效预防群体性事件已成为当前社会必须研究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46.
高危人群是目前社会生活中客观存在的一个群体,控制管理好高危人群,可以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稳定的社会环境、良好的社会秩序以及健全的治安防控体系。而制度化防控手段的完善,基层防控组织的发展,文化控制价值的认同,是高危人群控管工作取得成效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47.
软法理论总体上学术创新性不足,但也存在特定的价值.该理论从行政法学研究的视角转换到社会中没有强制执行力的行为规范上,以"软法"概念取代社会规范,进而试图挑战突破法律理论概念限制,并划定具有学科研究特点的软法范围,但其实质是一种学术研究"新瓶装旧酒"的方法.因为传统的法律和社会规范的法学理论,可以覆盖这一公法研究进路及其...  相似文献   
48.
傅维利 《民主》2008,(1):18-20
惩罚是对过错行为的处罚或制裁,是人们为了保证法律和社会规范的严肃性和有效性,对违反法律和规范的行为采取的手段。教育者为了保证教育的有效性和教育工作的有序展开,在必要的时候,也使用惩罚。  相似文献   
49.
<正> 法律起源问题是传统法理学框架的重要基石,近年来被冷落,与其说是变得相对不重要了,还不如说是问题的解决有相当的难度,进展艰难。从某种意义上说,法律是何时起源的?原始社会有没有法律(或原始社会规范是不是法)?这种争论已不完全是对事实的争论,更多的是解释标准的争论。然而在这个问题的背后,无疑还同时存在一个至少是同等重要的问题,即社会规范是怎样起源的?  相似文献   
50.
以中国社会转型与变迁为背景,运用社会失范相关理论,尝试分析社会失范的原因、类型及表现,并从宏观、微观角度探讨我国社会失范的控制对策。由此说明社会失范的克服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社会多方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