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50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20篇
各国政治   35篇
工人农民   52篇
世界政治   109篇
外交国际关系   72篇
法律   892篇
中国共产党   1577篇
中国政治   2051篇
政治理论   468篇
综合类   965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72篇
  2015年   190篇
  2014年   410篇
  2013年   304篇
  2012年   327篇
  2011年   382篇
  2010年   365篇
  2009年   404篇
  2008年   531篇
  2007年   355篇
  2006年   365篇
  2005年   346篇
  2004年   474篇
  2003年   440篇
  2002年   359篇
  2001年   243篇
  2000年   293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6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31.
2013年12月,吴嗣会又开始忙活。 作为梁平县金带镇石燕村的“坝坝筵”大厨,吴嗣会每年冬天都会接到大量业务。  相似文献   
232.
贵州看点     
《当代贵州》2011,(35):10-10
[新举措]六举措向贫困发起"总攻" 12月7日,贵州省委召开常委(扩大)会议,强调要把扶贫开发作为第一民生工程,举全省之力向贫困发起"总攻",并重点研究部署六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增强信心,改变观念。二是突破基础设施"瓶颈"制约,改善发展环境。三是强化产业支撑,努力扩大就业。四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努力借助外力加快发展速度。五是加快教育发展,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六是加大对"三农"的投入,持续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233.
以某大学大一至大三共152名英日双语专业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调查问卷,自身学习体会等方式对于各英日双语专业学生的学习观念以及不同年级间学生学习观念的差异变化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英日双语专业学生学习观念既有普遍性,也有差异性。英日双语专业学生学习观念会随着年级的变化而有所改变。  相似文献   
234.
1977年,梁振英以全班第一名的成绩,从英国布里斯托理工学院毕业。由于自幼熟读古典书籍,深受中国传统伦理观念的影响,他觉得父母年龄大了,应该多多陪伴他们,便毅然拒绝学校保送他硕博连读的邀请,返港求职。  相似文献   
235.
"五四精神"作为一个特殊的概念是在五四运动之后,由五四运动的领导者陈独秀、李大钊等构建起来的。这一概念随着大革命的行进而赋有其特殊的内涵,为人们理解"五四"具有反帝反封建性质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236.
詹勇 《创造》2011,(7):37-37
把忧患作为一种“执政心态”,多些问题意识,少些“盛世心态”;多些群众意识,少些名利观念。才能不断赢得广大人民的支持,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继续把党和人民的事业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237.
风险社会里突显的"有组织的不负责任"问题,深刻地揭示了传统工业社会的管理模式、决策机制所面临的现实困境。综合权衡中西社会不同的现代性发展阶段,从风险决策的观念、结构、主体、程序等方面着手责任机制变革,许是克服这种"有组织的不负责"问题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238.
政治传播理论可以对传统中国主流观念的传播形成有效解释。传统中国的主流观念主要由大一统观念、华夷观念、家国观念、和合观念等中华民族的共性观念构成。传播主体主要由统治者阶层,包括中央权力阶层、官僚阶层以及“士阶层”承担;传播客体包括农民阶层和羁縻边疆地区的少数民族。文化、生产方式、语言以及风俗习惯等是界分民族共同体的重要标准,同时,其相似性也是民族共同体得以巩固的支撑要素。主流观念由传播主体向传播客体的扩散增进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内部共识。内部共识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巩固具有重要作用。传统政治传播机制对于当下具有重要启示,持续凝聚共识仍然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巩固和发展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239.
当代俄罗斯宪政发展是在两个层面上进行的:一是对西化制度模式建构的显性层面;二是深藏在制度背后的宪政观念生成的隐性层面.在社会转型之初,制度的建构成为实行宪政的必由路径,宪政观念、宪政的价值意义等隐性问题常常被忽视.近年来,俄罗斯在制度构建的同时已经注意到宪政发展的隐性问题,并把非制度性因素的培育作为宪政发展的目标.由制度构建到观念培育的思维转换是宪政从外在强制向内在需求的深化过程,这对那些后发外生型国家的宪政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40.
2007年10月10日,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中心以"中国的国际战略研究:范式的反思与构建"为题举办了一次研讨会,来自国内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国际战略研究界的许多知名学者,就国际战略的概念、范畴、研究路径,以及中国国际战略研究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等展开了深入的讨论和交流,并就中国未来的国际战略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建设性的意见。这一主题讨论即集中反映了这次研讨会相互交流和碰撞的思想成果。个别作者虽未参加研讨会,但其文章切近这一主题,因而一并收入其中。今后本刊将继续关注并刊载这方面的优秀成果,以期推进国内方兴未艾的国际战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