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7篇
  免费   10篇
世界政治   4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226篇
中国共产党   18篇
中国政治   64篇
政治理论   12篇
综合类   7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为了防止官吏行政权力的滥用,在私权制度高度发达的宋代,法律对官吏的权利进行了系列限制,具体表现在购买权、贩鬻权、借贷权、婚娶权等私权的限制上。其私权的限制具有范围广泛性、职权相关性,违规处罚严重性等特征。宋代对官吏私权的法律限制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具有强化公权、保护国家利益,保障民众私权、缓和社会矛盾,保护商人利益、促进商品经济发展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尹田 《法学杂志》2006,27(3):10-12
国家财产包括不能进入或者尚未进入民事领域的财产(包括为国家享有所有权的财产)与进入民事领域的财产两部分.国家通过投资或者拨款而进入国有企业或其他企业以及行政机关、事业单位的财产,除公有物及公用物之外,国家即丧失其所有权,财产所有权归国有企业等私法人或者行政机关等公法人享有,国家享有投资人或者设立人的权益.国家所有权或者由宪法或其他公法直接创设,或者关涉公共利益,故其性质为公权而非私权,不具备私权特征且基本不适用物权法的具体规则.民法为私法,重在保护私的利益,公法领域的国家财产应由公法加以规定和保护,"国家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不应成为物权法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3.
我国《物权法》没有明确规定空域所有权,但是应当解释为承认了空域所有权的存在。现行法律没有认可空域使用权的物权属性,只能认为空域使用权是行政许可利益。但行政许可机制的运行与效率价值旨趣相悖,其产生的产权不确定性不利于空域高效利用。市场机制和私权制度的引入是改革的重要方向。国家所有权具有私权属性,空域所有权也不例外,而空域使用权是空域所有权基于权能分离产生的权利,只能具有私权属性。这种定性在价值上也具有合理性,这主要是基于市场机制对空域利用效率的保障作用以及私权属性对市场机制顺畅运作的支撑地位。在私权体系中,将空域使用权规定为物权最为妥当。  相似文献   
14.
气候变化诉讼,作为处理气候利益的特殊司法类型,有丰富的表现内容。气候变化的本国影响与传统诉讼模式的固有弊病凸显了该类诉讼模式改革的必要性,该类诉讼的学理基础与实践经验又体现了该类诉讼模式改革的可行性。对此,在诉讼属性上,明确该类诉讼的法律关系特征、对应类型与诉讼本因。在法律依据上,形成法典分编与单行规则相结合的实体法体系,并在完善既有诉讼规范的基础上适当确立特别的程序法规则。在司法主体上,确立“代表”与“群体”理念结合的原告机制和以公主体为原则、私主体为例外的被告机制,并严格限缩第三人参与的情形、发展特殊的诉讼机构。在诉讼类型上,形成民事、行政与刑事诉讼的理想配合格局。最后,全面完善该类诉讼的运作内容。  相似文献   
15.
当前警察执法活动中存在着侵犯公民私权的现象,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执法者不能准确区分执法权的边界,造成越界执法,导致侵权。建设和谐社会与法制国家必须进一步规范和限制执法权力的运用,实现公权和私权的平衡与协调,在执法中树立以权利为本位的执法理念,明确公权与私权的边界,规范公权力行使,保障私人权益。  相似文献   
16.
《人民政坛》2011,(5):37-37
应飞虎2011年4月7日在《检察日报》上载文《如何避免想当然的立法》认为,公权对市场主体和私权的干预看似简单,事实上高度复杂,它涉及到多个主体、多种权利、多方利益,如果这一点不能被立法者充分认识,极有可能出现想当然的立法,其结果往往是“好心办坏事”。  相似文献   
17.
弱势群体由于在权力和权利等方面处于弱势地位,当他们的权利受到侵害时,尤其是来自公权力的侵害时,由于权利救济途径的不足和失效、权利表达渠道不畅等原因,他们中一部分人选择通过暴力的方式来维权。这种维权方式造成了干群矛盾加剧,导致政府公信力下降,损害了法律权威。因此必须对公权力和私权利进行制约,并且加强化解公权与私权矛盾的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8.
刑事和解是私权在刑事司法领域中的介入和体现,这对于平衡公权力、更好地尊重和体现被害人意愿具有积极意义,符合现代刑事政策发展的趋势。但私权在刑事司法中的介入亦应是有边界的。盲目扩大刑事和解的范围,既是私权的滥用,也是公权力的不作为。我国刑事和解制度设计还在摸索阶段,实践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大力提倡并广泛适用、特别是在杀人(既遂)案件中适用,并非理智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伟民 《政府法制》2011,(2):38-38
没有什么比“法治”这一视角能够更加深刻地解读当今中国。回望已经过去的2010年,正是那些波澜四起的公共事件和命运沉浮的各色人物以及隐藏其间的时代密码,在为历史收藏年度记忆的同时,也勾勒出这个国家现实的法治生态。这一年,从《选举法》的城乡“同票同权”之变,到《侵权责任法》所铺设的私权保护之轨。  相似文献   
20.
治安管理处罚法在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基础上,对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及其处罚作了详细的规定,其处罚程序更加具体化、明确化和合理化。处罚法基本上实现了维护秩序、保障权利和规范权力的立法目的,做到了保护私权与规范公权的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