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9篇
  免费   10篇
世界政治   4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227篇
中国共产党   18篇
中国政治   65篇
政治理论   12篇
综合类   7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两大法系都存在处于民法生活序列中私人财产权与国家财产权中间过渡阶段的公用领域,但其法理解释和制度构建却有明显的差异。按照权益标准对公用资源进行分割并在此基础上构建权利人对公用资源的支配关系具有借鉴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92.
在德国古典自然法中,人被视为具备理智与意志的伦理人,他是伦理与法律上的主体。普芬道夫与沃尔夫从伦理人概念中推导出自然权利义务理论体系。德国民法学对该理论体系予以批判性地吸收,从而形成古典私权一般理论。权利开始成为民法学的核心范畴,以之为逻辑主线,民法素材被重新整合为一个与传统的法学阶梯式体系迥然有别的潘得克吞式体系。民法体系由此发生基因突变。历史经验表明,民法体系植根于民法学理传统。我国民法典应采用潘得克吞式体系,并对其作必要的改进。  相似文献   
193.
随着我国物权法的制定以及国企改革的深入,国家所有权的性质不断遭受质疑。国家双重法律人格的混同,造成了对国家所有权性质的误解,故应当区分国家的公法人格与私法人格,在行政体制外分离国家所有权与行政权,使国家所有权的行使成为非行政性的经济行为,从而还原国家所有权的私权性质。  相似文献   
194.
谁第一个把一块土地围起来并想到说:"这是我的",而且能使一些头脑十分简单的人相信了他的话,谁就是文明社会的真正奠基者。假如有人拔掉木桩,或者填平沟壑,并向他的同类大声疾呼:"不要听这骗子的话!如果你们忘记土地的果实是大家所有的、土地是不属于任何人的,那你们就遭殃了!"这个人该使人类免去多少罪行、战争和杀害,免去多少苦难和恐怖啊!  相似文献   
195.
以法主体性、程序主体性及私权自治为理论依据赋予诉讼当事人民事程序选择权,并对相关的民事程序进行完善和创设,一方面有利于当事人追求自己的实体或程序利益并减少国家司法资源的消耗;另一方面可以促进民事程序现代化的转型,提升当事人在诉讼制度中的主体地位,增强公民对司法的信赖度。因此,构建合理科学的程序选择权制度应是司法改革的新动向。本文在对当事人民事程序选择权的法理基础作了深入分析之后,提出了构建当事人程序选择权制度的初步想法。  相似文献   
196.
民法理念是民法的最高价值与终极宗旨,具体表现为私权神圣和私法自治,其形成有着经济与人文基础。民法理念对于引导民法典的制定、培育私法文化、促进经济发展与政治文明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7.
"正义到底是什么?"本文从这一提问出发,得出正义具有历史发展性。知识产权具有私权和人权的双重属性,面对个人利益和社会公众利益的冲突,平衡机制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本文末回答了,在当今知识产权领域社会正义究竟该如何实现?  相似文献   
198.
依法保护私权 规范房屋拆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揭明  张勇敏 《行政与法》2004,(10):25-27
在城市化进程中,不可避免要进行房屋拆迁,但如何依法拆迁,正确处理好政府、拆迁人、被拆迁人的关系,保护好拆迁当事人特别是被拆迁人的合法权益,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9.
在信息社会、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中国政府已明确提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这显然预示着针对各种信息的利益冲突将愈演愈烈,相应地,解决信息利益冲突的信息产权特别是保护创新性智力成果这种特定优化信息从而成为信息产权核心的知识  相似文献   
200.
宪法的法律属性是宪政制度的价值所在,宪法的一切价值及其制度设计都以宪法的法律属性为基础和中介。本文从价值、规范和实践三个层面上剖析和回答了宪法的法律属性所关涉的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