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8篇
  免费   10篇
世界政治   4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227篇
中国共产党   18篇
中国政治   64篇
政治理论   12篇
综合类   7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61.
我国侵权责任法在民法典中处于权利救济法地位,其内容设置应围绕对受害人损害的 补偿展开。在尊重法律分工协作的体系安排下,立法应认识到侵权责任法功能的局限性。本属于公法 任务的惩罚侵权人规则应交由行政法等规定,或者在单行法中规定;社会保障法理念的“有损害,有救 济”不宜在侵权法贯彻;对公共利益的保护在民法中是以对私权利救济面目体现的,侵权责任法不宜 直接规定对公共利益的救济。作为民法典的组成部分,侵权责任编与人格权编中的人格权保护、物权 法编中的物权保护以及民法总则中的民事责任一章需协调建构,因构成要件和法律后果的不同,应将 基于权利自身权能所拥有的救济功能交由相关编规定,侵权责任编则以损害赔偿为基本救济方式。具 体规范设计尽量做到构成要件清楚,法律后果明确。  相似文献   
362.
“私产保护入宪”是第4次宪法修订的重要内容。本文试从比较法角度,分析西方国家的宪法原则和精神,以及对财产权保护的模式和结构,进而明确我国宪法在完善对财产权保护过程中对其他国家法律的借鉴和移植。  相似文献   
363.
司法程序未必是刑事案件最好的处理方式,人们似乎更愿意私了,也即和解。可是和解意味着对于国家权力的排斥,所以合理的和解未必合法。文章从普遍存在的私了现象出发,进而从私权与公权的关系角度阐述了刑事案件和解的可能性、现实性以及合法性问题,对于其困难和问题作进一步思考,并提出将刑事案件和解制度化的构想。  相似文献   
364.
梁胜 《廉政瞭望》2004,(7):40-40
近几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城市面貌的改变,拆迁成为社会热点话题。在拆迁过程中,开发商强制拆迁、野蛮拆迁、非法拆迁的事屡屡发生,致使被拆迁人噩梦缠身。他们有的人被迫流离失所,居住街头河边;有的家住在危楼里担惊受怕,甚至有人被司法机关非法关押或判刑。让人心寒的是,在花样百出的野蛮拆迁背后,  相似文献   
365.
肯定了地理标志的私权属性,主张我国应当采取的地理标志立法保护模式,介绍了地理标志权的特点、效力和保护,指出了我国目前所存在的立法缺陷,主张应在立法体系方面将地理标志权纳入商标法范畴,由商标局统一行使对地理标志的保护和管理。  相似文献   
366.
权益受损是私权视角下引发社会冲突的主要原因,而权益受损又主要因缺乏环境承载、救济机制不健全而导致.故从私权视角分析,应运用私权规则调整社会冲突,强化公力救济的权威性并慎用警力.  相似文献   
367.
计划生育突出体现了国家公权与个人私权相对立的一面。虽然计划生育的终极目的是维护和发展私权,但由于工作方式和工作手段的失范,对群众私权挤压过多,引发社会矛盾。在权利时代,计划生育部门应从观念、制度和工作层面加强对私权的保护。但这不意味着公权的无原则退让,二者的衡平关系才是构建和谐计生的最佳保障。  相似文献   
368.
刘树桥 《前沿》2010,(12):90-93
在和谐社会图景下探寻公、私权关系的理论,意味着公、私权关系的理性构建要以和谐社会理论为研究基点。和谐社会是以人性关怀为本质的,公、私权关系的理论设计也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方法指引为不同法律部门对公、私权关系体系的合理安排提供了路径:宪法完成公、私权的基本范围和行使原则的勾勒;行政法要保证政府行政行为是以个人的利益为归宿来谨慎地确定公权力;民法必须能更好地实现对民事主体个人权益的保障。当公、私权发生冲突时,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解决公、私权的冲突。  相似文献   
369.
2007年3月16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高票表决通过《物权法(草案)》,《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诞生,作为民法的重要组成部分,物权法的颁行是中国民法典的编纂的重要步骤。物权法的起草、通过、实施无不体现着民法的精神内涵。本文将物权法结合民法精神,分析物权法具体内容所体现出的民法精神。  相似文献   
370.
在实体法中,公共利益几乎成为一项基本原则,而将公共利益上升为基本原则,也是人类社会能够良好、有序发展的基础。但是,由于一直以来,对于公共利益的模糊界定,使得当前社会中出现很多假借维护公共利益之名侵害私人权利的情况。因此,对公共利益作出一定的确定性标准,当个人利益和公共利益发生冲突的时侯,通过对公共利益的准确界定来恰当地处理二者的纠纷,使其各得其所,便成为解决此类问题的根本。本文试图从私权保护的视角来重新看待公共利益,并对其作出界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