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6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4篇
各国政治   5篇
工人农民   4篇
世界政治   22篇
外交国际关系   6篇
法律   748篇
中国共产党   48篇
中国政治   175篇
政治理论   46篇
综合类   285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67篇
  2013年   66篇
  2012年   88篇
  2011年   76篇
  2010年   96篇
  2009年   111篇
  2008年   113篇
  2007年   100篇
  2006年   83篇
  2005年   64篇
  2004年   59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291.
赵隽 《法制博览》2015,(2):158-159
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大法,其具有该国家最高的司法效力。但人们对于宪法并没有一个实质的认识,仅仅停留在知道它是作为我国最高效力的法律而存在的,至于它的效力范围就无从知晓。就如人们在谈论自己的权利时,却忘记了自己应该履行的义务;而在履行义务时,却又往往忘记了自己应该得到的权利。其对于法律的效力界定十分模糊,也导致大部分情况下民众知法而不懂法,对于宪法对私法的影响并不了解。本文就宪法的效力界定为基础进行分析,讨论了国内外宪法对私法的影响,以及相关学说。  相似文献   
292.
法律行为在中国数十年的讨论产生了用词及概念界定混乱,这严重扭曲了法律行为的本意,造成了不应有的困惑。处在制定《民法典》前夜的我们,有必要对这一问题产生足够的重视。《民法通则》未定义的民事行为应当通过立法体系性解释对其概念进行界定。现已形成共识的法律行为、民事法律行为等词不应另赋新说而额外造成概念法律位阶的差异。对法律行为用词和概念界定的学术讨论必须以社会责任为本位,以期实现良好的社会效果。《民法典》总则部分设权性表意制度的用词应当实现回归,其概念的表述中应当突出意思表示和私法效果两个要件,而不规定合法性要件。  相似文献   
293.
本文试图从商法的性质入手来分析商法视角下的国家和商人的关系。首先,提出了商法公法化这一现象,并从其表现形式、实质等方面对其进行了界定;第二个部分主要从经济学原因、商法本身价值取向的变迁两个方面的原因来解析商法的公法化现象;最后,阐述了商法的公法性色彩和商法私法自治理念的协调,并提出了商法公法性规范应该居于从属性地位的观点。  相似文献   
294.
断念是行为主体(特别是青少年越轨者或犯罪人)在一段稳定的时期内对犯罪偏好明显与确定的拒绝。青少年在成年前后的关键转型期普遍出现了与犯罪行为断绝往来的人生状态与行为过程。从原因到断念的重心转向是犯罪预防的战略选择,犯罪断念的逻辑进路更适合犯罪预防功能的有效发挥。个人发展、外部社会环境、政策介入是断念塑造与促进的积极元素,以犯罪预防的视角评估断念生成与演进流程中凸现的本质特征与基础构造,有助于指导青少年沿着稳定的人生轨迹前行,防患于未然。  相似文献   
295.
现行的检察机关公诉工作运行模式,存在着行政色彩浓厚、诉权与事权混同、监督职能弱化等诸多问题。为此,本文从考量构成公诉运行模式的全部因素入手,以追求公诉工作的效率与质量为目标,提出了应根据案件繁简分流的需要设置办案单元等三项改革完善公诉运行模式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296.
李光宇 《行政与法》2010,(7):103-105
我国经历30年改革开放的发展后,应当对现有的经济法律制度进行必要的调整和完善。完善经济立法应当以促进市场交易为价值取向,普遍遵循便利市场机制发挥的原则,充分立足于现有的经济基础,进一步厘清公法与私法的界限,有效限制公法对市场主体过多的干预,从而赋予市场主体更多的权利和自由。  相似文献   
297.
现代主要法治国家,普遍以公正和高效为价值目标,调整本国侦控构造。大陆法系国家,警察机关成为实际的侦查主要力量.而检察机关虽然享有全部侦查权,但其侦查权逐渐弱化,成为形式上的侦查权主体;英美法系国家,检察机关逐渐强化对侦查程序的影响,检警关系逐渐紧密化。我国侦控构造无论在公正还是在效率上都存在问题,应当以公正和高效为价值目标,强化检察机关的侦查监督,确立检察机关的侦查指挥权。  相似文献   
298.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公法与私法保护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承载者和传递者,保护传承人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核心内容之一,应当建立公法和私法相结合的系统保护机制.公法保护是政府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作为一项职责,首先要对传承人进行有效的认定,为了确保传承人认定的全面和公正,应当将现行的申报制改为普查制.具体的保护方式包括对传承人和传承机制进行资助,但政府应对资助经费的使用和传承活动进行监管.私法保护是通过民事关系使传承人获得利益,以调动其传承的积极性,包括知识产权法保护和合同法、企事业法等民商事法律制度的保护.  相似文献   
299.
公私法关系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私法的划分是现代国家的基本制度,我国的法律制度也遵循公私法划分法理。公私法既有相同性,又有不同性。相同性主要是具有共同的市民社会基础,某些权利义务具有公私法的双重属性,某些法律原因和客体也是相同的。不同性主要是表现为主体地位是否平等,是否允许自治以及是否等价有偿。也存在公私法规范综合的第三法域,在公私法的相同性领域,公法无规定的,可准用私法规定。  相似文献   
300.
张丕建 《淮海论坛》2009,(2):23-24,31
民法起源于罗马私法.是简单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凡研究民法必然首先涉及到民事主体问题.可以说民事主体是民法研究的起点和核心。关于民事主体.在民法理论上还没有达成一致。应当说,无论哪一种历史类型的法律,也无论哪个时期的法律,都是由人创制的。人创制法律固然出于利益的需要,但是人之所以能够创制法律.原因之一在于人有意志,法律是人的意志的体现,民法自不例外。民法是人法,它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用来定分止争、确定名分归属的。人有意志,人因此才能支配自己的财产和人身,通过支配。实现自己的意志。因此,所谓的名分归属表面上是将一个名分归属于一个主体.实际上归根结底是要将名分归属于一个意志。民事主体之所以为民事主体,是因为法律承认其意志资格,法律不承认其意志资格.就是不承认其主体资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