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2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4篇
工人农民   4篇
世界政治   9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522篇
中国共产党   19篇
中国政治   88篇
政治理论   26篇
综合类   16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74篇
  2007年   76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81.
私法自治是近代民法的一项基本原则,在民法中居于重要的地位。私法自治是法律行为的核心精髓所在,而法律行为则是公认的实现私法自治的工具,它不仅深度地阐述了私法自治所代表的民法精神和理念,同时也为私法自治的具体化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范围。对于私法自治的认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效用的发挥程度,同样也决定了民事法律行为制度构建的完善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182.
徐蓓雯 《法制与社会》2013,(33):267-268
开发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一个难题。破解之道之一就是要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利用纳入到法律规制轨道之中。目前,我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利用中只有公法这一单独的法律规制模式,势孤力薄,我们需要制定相关私法制度并构建起公法、私法相交织的综合法律规制模式,以便更合理地开发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商业价值,更有效地保护和传承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83.
胡小丽 《人民论坛》2013,(2):250-251
《大宪章》是英国历史上的重要文献,它第一次以宪法的形式对君主权力进行了限制,是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法律基石。文章从法理的角度研究了《大宪章》中的公法、私法关系,分析了中世纪英国王权的特点,论述了中古英国社会中基于封君封臣制的私法关系与基于国家公权力下的公法关系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184.
物权法定原则是物权法的基本原则,是物权立法的基石。物权法定原则与物权法的制度价值和规范设计密不可分。物权法中虽多强制性法律规范,但物权法定原则并不排斥私法自治,仍留有当事人自由形成其权利义务的空间。通过介绍物权法定原则的一般理论,指出物权法定原则的局限性,阐述物权法定原则与私法自治的冲突,论证在物权法定原则模式下私法自治的空间:私法自治是物权法定的基础,物权法定的目的在于实现私法自治。  相似文献   
185.
自澳门回归以来,在一国两制方针的指引下,内地与澳门民众往来日益频繁,交流范围也日益扩大,涉澳婚姻家庭关系不断增多,随之而来的继承问题也日渐突出。继承法是财产法律制度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继承问题涉及到每一位公民的切身利益。两地法定继承制度的研究,对于妥善解决两地法律冲突,促进内地继承法律制度的完善和区际私法统一,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6.
公、私法的分类是成文法国家对法律规则的基本分类。这种划分在西方国家是从罗马开始起源的,中世纪遇到了瓶颈,但现代又蓬勃发展起来,随着社会变迁,公私法的划分又有了一系列的变革。二十世纪以来,公私法的二分传统出现了一些变化。公、私法的区分代表两种不同的法律价值和形式要求。这对我们明确"公权力"与"私权利"的界限,保护私权利,正确处理公权与私权的关系,进而构建我国的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7.
2007年《物权法》并未规定居住权,致使实践中出现的案件只能以债权来处理。然而,居住权债权化的处理结果并不能为居住权人提供充分的保障,也未能忠实地执行所有权人的意志,有违私法自治理念。居住权之物权法定化,不仅能使其获得对世效力,也体现了民法的人文精神,因而不论从民法理论还是从实践需要来看,居住权回归传统人役权无疑都具有合理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8.
学说对于政府采购行为的法律性质存在分歧。《政府采购法》虽然认定政府采购合同为民事合同,但也认识到民事行为理论无法涵盖全部采购活动,因而采取了分段处理的方式。但是,其对采购人选择供应商这一阶段的行为定性不明,导致设计的争端解决机制链条过长,效率低下。针对这一问题,其他学说如行政合同说、行政私法行为说和混合合同说均难以提供完善的解决方案。借鉴域外"二阶段理论"来定位政府采购行为是可取的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189.
赵隽 《法制博览》2015,(2):158-159
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大法,其具有该国家最高的司法效力。但人们对于宪法并没有一个实质的认识,仅仅停留在知道它是作为我国最高效力的法律而存在的,至于它的效力范围就无从知晓。就如人们在谈论自己的权利时,却忘记了自己应该履行的义务;而在履行义务时,却又往往忘记了自己应该得到的权利。其对于法律的效力界定十分模糊,也导致大部分情况下民众知法而不懂法,对于宪法对私法的影响并不了解。本文就宪法的效力界定为基础进行分析,讨论了国内外宪法对私法的影响,以及相关学说。  相似文献   
190.
法律行为在中国数十年的讨论产生了用词及概念界定混乱,这严重扭曲了法律行为的本意,造成了不应有的困惑。处在制定《民法典》前夜的我们,有必要对这一问题产生足够的重视。《民法通则》未定义的民事行为应当通过立法体系性解释对其概念进行界定。现已形成共识的法律行为、民事法律行为等词不应另赋新说而额外造成概念法律位阶的差异。对法律行为用词和概念界定的学术讨论必须以社会责任为本位,以期实现良好的社会效果。《民法典》总则部分设权性表意制度的用词应当实现回归,其概念的表述中应当突出意思表示和私法效果两个要件,而不规定合法性要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