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2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4篇
工人农民   4篇
世界政治   9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522篇
中国共产党   19篇
中国政治   88篇
政治理论   26篇
综合类   16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74篇
  2007年   76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61.
欧盟关于破产程序的2000年第1346号规则的颁行,是国际破产法律制度统一化过程中的一个较为成功范例。分析其原因,可以说是该规则本身的内容和确立规则效力的机制双剑合璧的威力。这种方式也为其他领域内的私法统一提供了可供借鉴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262.
王凯  李春刚 《行政与法》2009,(4):120-124
劳动合同的法律适用问题,一直存有争议.<劳动合同法>颁布实施后,争议并未随之消除.只有处理好劳动合同的法律适用问题,实践中才能公平、有效的解决劳动争议.笔者以劳动合同与雇佣契约的关系为切入点,试图通过阐明劳动合同的法律属性,来明确劳动合同关系的法律适用准则.  相似文献   
263.
公司法人代表与人格化了的公司相伴而生,其对外代表公司法人的相关理论包括代理说和机构说,并因法人拟制说与实在说的对峙而纷争不止。公司法人代表制作为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而为各国所重视,并由法律设定为一元制、多元制和折衷制等不同形式。我国采用一元制的法定代表人制,尽管合乎历史规律但却不符当今现实。在法人本质理论上采取拟制说,将私法自治引入《公司法》,采多元制的法人代表制,明确代表权只是对外代表法人进行活动的身份资格而非公司事务的执行权,不失我国目前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一种良性尝试。  相似文献   
264.
本文对行为规范与裁判规范划分方法的缺陷做了分析,并提出了请求权规范与裁判规范的划分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265.
本文探讨了在海事国际私法领域保护弱者的具体方法,从实体法方法、冲突法方法和定性三个方面进行了细化研究,提出了海事领域的弱者保护,特别是船员的保护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266.
本文认为对私法自治的限制仅处于从属地位,它是为私法自由的正当实现而提供保障的。因此,我们应该最大程度地保障当事人的私法自治,最小范围地界定其限制范围。除为了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之外,基于其他原因而产生的限制应逐渐取消。  相似文献   
267.
在涉外民事关系可能受到新旧前后两个以上法律管辖时,应适用其中哪一个法律的问题,在国际私法学中被称为“法律的时际冲突”,或“时际私法”。可见,时间方面的因素往往在法律选择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般情况下,均适用法律关系成立当时有效的法律,但有时在法律适用上并非不可以采取可变原则。究应适用新法或旧法,首先要看新法对溯及力及溯及的范围的规定,其次看是否可由双方当事人协议解决。但归根到底还是要看法律条款本身的法律效力。本文正是从这个角度,结合法学基础理论有关法律溯及力的新理论对时际私法中法律条款的效力问题进行探讨的  相似文献   
268.
论诉讼契约的性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就诉讼契约性质而言,以是否为立法或司法解释所规定为基准可分为两类。对于立法或司法解释明文规定者,为诉讼行为;对于未规定者,为私法行为。既不存在诉讼行为与私法行为并存形态,也不存在既非诉讼行为也非私法行为的例外形态。  相似文献   
269.
强制性规定是指其在适用时不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不用通过约定来予以排除或变更的规定。我国《合同法》第52条的规定表明我国法学界对违反强制性规定行为的效力的认定,经历了从绝对无效到部分无效,再到效力待定的发展过程。文章从比较法的视角,分析了违反强制性规定的民事行为是否当然无效,并提出自己对于该问题的一些重建构想,试图解决其中公私法冲突的问题。  相似文献   
270.
郭百顺 《德国研究》2004,19(4):55-59
宪法权利原则上不具有"第三人效力",既可避免不同性质的宪法权利在当事人间摩擦,又可保持宪法权利的公法性质和"领域界定"功能.但社会的发展为宪法具有"第三人效力"提出了内在要求.在宪法权利的传统定位和现实社会的内在需求冲击下,德国司法审查中出现的"第三人效力"有其必然的正当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