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3篇
各国政治   11篇
工人农民   5篇
世界政治   46篇
外交国际关系   37篇
法律   72篇
中国共产党   410篇
中国政治   401篇
政治理论   175篇
综合类   22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108篇
  2013年   106篇
  2012年   146篇
  2011年   116篇
  2010年   118篇
  2009年   116篇
  2008年   135篇
  2007年   76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通过问卷调查、个案访谈方式对多样化社会思潮背景下青年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总体而言,青年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现状整体上积极、健康、向上,但多样化社会思潮对青年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冲击凸显,存在着知行背离、多元、注重自我感受、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发展前景认识模糊等倾向。因而,必须采取综合举措以提高青年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实效性,全面实现马克思主义信仰在多样化社会思潮中的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92.
立足现实,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是我们的一项重要社会课题。文章分析了当前社会思潮的传播特点,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当代社会思潮的新形势和自身优势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3.
苏联后期思想文化领域的多元化思潮引发了价值观的多元化,直接动摇了苏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意识形态。人道主义思潮否定道德阶级性﹑走向抽象化的极端解构了苏联核心价值观的伦理学基础,俄罗斯思想探寻传统俄罗斯精神价值从文化认同上疏离苏联核心价值观,东正教复兴在世界观和信仰上否定共产主义,新自由主义全盘否定苏联根本制度和价值观念,"非暴力伦理学"抨击共产主义道德教育为道德极权主义和道德专制主义,这些都从不同层面解构了苏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苏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没能与时俱进地引领多元化的社会思潮,反而被后者解构,最终导致苏共意识形态堤坝全线崩溃,苏联解体。其中的经验教训值得我们认真总结和研究,为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多元化思潮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4.
正处于改革攻坚期和深水区,我们该用怎样的价值观引领人民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面对社会转型期人们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我们该用怎样的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们又该以怎样的价值观展现大国人民的良好精神风貌?  相似文献   
95.
五四科学思潮的发生建立在晚清以来的社会变革之上。近代传播业、教育业的萌芽发展以及学会社团组织的出现形成了一个知识、文化、思想和实践的阵营,这个阵营凝结了知识分子群体,有着思想、知识以及媒介、资源等方面的巨大潜能,它开创了公共文化空间及公共话语空间,因而具有强大的影响能力,尤其在清末民初的政治失序的权力真空状态下,获得了较多的言论自由。它为五四科学思潮准备了动力和资源,也是新文化运动得以发生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96.
上世纪90年代初,国内"左"的思潮甚嚣尘上,中国改革事业陷入停滞甚至倒退。在此历史紧要关头,邓小平发表了南方谈话,开创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新局面。自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的20年来,每当党的执政理念有所发展创新和党的方针政策有所调整之时,就有"左"的暗潮涌现;每当右的思潮如自由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抬头,也就会激起"左"的暗潮对之口诛笔伐。这种情况总计有四次之多,分别发生在1995~1997年,1998~1999年,2001~2005年,2007~2008年。由于"左"的思潮在中国根深蒂固,所以今天重温邓小平提出的"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的英明论断,依然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7.
张加明 《湖北社会科学》2012,(5):184-185,189
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是我们党面临的一项新的时代课题和必须在实践中解决好的艰巨任务.社会思潮是社会意识的一种综合表现形式,是指在一定历史时期在某些社会阶级阶层中流行,反映一定阶级、阶层的利益和要求,以一定的理论作为主导,并通过社会心理、社会行为、观念文化和学术理论而得到广泛传播,对社会生活产生一定影响的社会思想潮流的总和.要解决好这个问题,既要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引领主体的自身建设,提高引领力,又要展开对作为引领对象的各种社会思潮的深入研究,使引领工作有的放矢.  相似文献   
98.
《学理论》2017,(3)
文化保守主义作为一种世界性与自觉性并存的文化现象,是对现代化过程所衍生的精神世界的迷失,是传统文化日渐衰落等现象的历史性反应。中国的文化保守主义思潮是近代以来,面对西方文化冲击而形成的捍卫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与价值的思想潮流。本文结合改革开放之后的时代转向与传统文化的特征,分析文化保守主义思潮对文化建设的积极与消极影响,提出规避文化保守主义思潮消极影响的措施,在开放的大格局中理性对待并创新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在全球化浪潮中保持本民族特色,在现代化进程中保留传统韵味。  相似文献   
99.
青年毛泽东的中国梦既是实现国家独立、富强的现实要求,也是消除剥削、寻求解放的共产主义价值追求。在他的话语体系中,“梦”是情绪表达与革命愿景的统一。青年毛泽东在传统与现代的冲突和各种社会思潮的冲击下逐渐形成清晰的梦想图景,并终其一生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  相似文献   
100.
当前,人们在看待社会思潮时往往存在困惑:一方面,不能用阶级性、政治性作为评判社会思潮的唯一标准;另一方面,远离政治、奉行政治虚无,又容易削弱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领导权。从整体性上看,当代中国社会思潮是主流意识形态现代化中的一个否定性环节,对待社会思潮的正确方式不是“选择”,而是“超越”。“超越”的根本途径是科学解答社会思潮在社会和人生层面提出的“中国未来向何处去”以及“终极关怀”这两个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