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3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17篇
工人农民   5篇
世界政治   33篇
外交国际关系   56篇
法律   466篇
中国共产党   75篇
中国政治   155篇
政治理论   42篇
综合类   16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70篇
  2012年   85篇
  2011年   86篇
  2010年   74篇
  2009年   72篇
  2008年   70篇
  2007年   70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2008年8月1日起生效的《反垄断法》立足我国实际并通过借鉴其他国家的作法,将严重的妨害反垄断执法机构执行公务行为予以刑事制裁。本规定中的刑事制裁机制若落到实处。尚须及时增设对单位实施的妨害反垄断执法机构执行公务行为的刑法调整,并进一步明确本罪罪与非罪的界限标准,对构成本罪的刑事责任条款内容加以明确规范。  相似文献   
962.
刑事诉讼法的立法技术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瑞华 《法学》2005,(3):16-27
提高立法技术、改善立法体例是刑事诉讼法修改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立法机关需要减少那些技术性和手续性的规则,增强诉讼程序的可操作性,对警察、检察官和法官的自由裁量权作出进一步的限制,为那些违反法律程序的诉讼行为确立消极的程序性法律后果,并为那些权利受到侵犯的当事人提供有效的司法救济。只有在立法技术和立法体例上发生明显的变革,立法机关才能制定出一部能够得到有效实施的刑事诉讼法。  相似文献   
963.
民事制裁制度性缺陷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盛礼 《河北法学》2005,23(5):40-44
民事制裁是特殊时期的立法产物,也是法学理论不成熟的体现。这一制度表面上维护了法律的权威,但实际却与司法权的被动性、中立性相违背,以司法权威的丧失为代价。在民事制裁中,法院行使了行政权和个案中的立法权,违反分权制衡的法治原则。同时,民事制裁制度也不符合正当法律程序的要求,应在未来的民事立法中取消民事制裁。在被取消前,应以司法解释的方式限制民事制裁的适用。  相似文献   
964.
奥巴马政府上台后,对缅甸实行“务实接触”政策,在政治、经济、人文等各领域与缅加强接触,两国关系逐渐回暖.美国改善与缅关系主要出于自身战略与现实利益的需要.缅甸新政府推行民主改革则为美政策调整提供了客观条件.未来,美缅关系有望持续改善,缅甸改革进程和美国国内政治等因素是影响两国关系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965.
今年6月28日,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宣布,根据2012年《国防授权法》第1245款,鉴于中国和新加坡已"大幅削减"从伊朗进口石油,美国政府决定暂不会切断这两个国家的金融机构与美国金融体系间的直接业务,并给予其180天的"豁免期"。在此之前的3月和6月,美国基于同样理由,已先后给予英国、法国、德国、日本、印度、韩国及台湾等18个国家和地区相同的豁免期。与此同时,欧盟外长会议宣布7月1日起废除所有与伊朗签署的石油进口合  相似文献   
966.
从现行法律规定和公诉实践出发,根据公诉权与法律监督权的共生性为理论,应当认为公诉的立场仍然是维护法律秩序;但公诉权的不同权能内容及运作流程决定了,应当将公诉角色与监督角色分离。检察实践中,还有重视"监督技术",技术监督的基本思路、细节控制和程序性制裁是它的三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967.
论刑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是发源于美国的一项重要证据规则。这项规则的确立一方面有利于人权保障,维护宪法尊严,但另一方面却不利于惩罚犯罪。对于价值冲突的取舍不同,导致不同国家的排除规则差异很大。因此,应结合我国的司法现状和法律文化传统,建立我国独特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并建立与其相适应的程序性配套规则。  相似文献   
968.
论社会保障制度中的可诉性公法权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区别与传统的济贫制度和慈善制度的重要特征是其赋予了公民可根据法律向国家主张的、可诉性的公法权利。由于国家的给付行为与政治决策程序紧密相关,从宪法社会保障条款不能直接推导出向国家社会保障机构请求社会保障给付的请求权。但从宪法基本权中衍生出的最低生存保障请求权和平等社会保障请求权具有理论和实践的正当性,它们和社会保障基本法中规定的程序性权利、具体的社会保障法律中规定的各种具体的社会保障请求权一起,共同构成社会保障制度中的可诉性的公法权利体系。  相似文献   
969.
通过程序制裁遏制刑事程序违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中国的刑事诉讼中,程序违法现象极为普遍,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现行的刑事诉讼法是一部缺乏制裁机制即违反之后没有法律后果的"软"法。刑事诉讼法基本上已经丧失了作为法律所应当具有的约束力,甚至沦落为规则的宣示或告诫。欲使刑事诉讼法成为"真正"的法律,就必须为其注入"制裁"这一法律规范的应有要素。而为刑事诉讼法注入"制裁"要素,应走"以程序制裁为中心"的道路,这是由程序制裁的独特优势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970.
财产申报制度是指法定范围内的国家公务员依照法定的期限和方式向有关机关如实申报其财产状况及变化情况,并接受有关机关监督检查的法律制度.笔者认为,我国未来的财产申报制度,除了完善财产申报,推行财产公示之外,更为重要的是应当明确问责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