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6篇
  免费   6篇
各国政治   4篇
世界政治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6篇
法律   88篇
中国共产党   19篇
中国政治   43篇
政治理论   10篇
综合类   3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政府财政权与国家财政权处于不同的层面,政府财政权仅仅只是国家财政权的执行性权能,但这种权能不仅具有公共行政权所共有的扩张本性,而且具有更为根本性的直接财产权益损益性,必须通过财政立宪构建科学的宪政框架加以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2.
政策民主要求公共选择的结果平等,但人们的公共选择行为却会产生外部性,从而产生政策的歧视性对待.因此,公共选择的外部性与政策民主的要求是相背的.公共选择的外部性与多数主义规则直接相关,但由于多数主义规则是通行的决策规则并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公共选择的外部性就难以消除,外部性问题也因此成为困扰政策民主的一大难题.宪政经济学试图通过立宪改革消除公共选择的外部性进而实现一种原则政治,但由于难以摆脱公共选择理论的范式窠臼,这些改革总是带有一定的局限性.公共选择外部性的消除需要针对公共选择理论的进一步范式超越,而协商民主可以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帮助.  相似文献   
13.
吴乐乐 《前沿》2012,(17):59-62
“老有所养”是事关社会和谐与人性尊严的多维度民生问题,其关涉民生的保障与改善以及公平正义的促进与实现.就基本权利的类型而言,养老权主要属于社会基本权利中的社会安全权,但也涉及财产权等自由基本权利;就基本权利的功能而言,养老权主要涉及受益功能.为了妥善地解决养老问题,保障公民的养老权,国家必须履行相应的国家义务,通过政策、立法等调控途径提供公共物品与制度性保障,进而实现公民基本权利的全方位保障.  相似文献   
14.
一百年前的1908年,清朝政府在各种压力之下,权衡利弊,颁行了《钦定宪法大纲》,从而开创了中国立宪之路,同时也开启了中国的宪政之路。但是,宪法、宪政毕竟是舶来品,在与中国特定国情相结合过程中,产生了种种的理论上的激烈争论;亦在实现宪政之路上出现了种种的曲曲折折。当然,中国要实现宪政、必然要实现宪政,这是历史之大势,浩浩荡荡,奋勇向前,应当是毋庸置疑的。在《钦定宪法大纲》颁行一百年之际,反思清末的立宪与中国的宪政之路,无疑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相似文献   
15.
作为近代中国学西方产物的《钦定宪法大纲》,是在借鉴移植《日本帝国宪法》的基础上,通过加工改造来现清末封建专制统治者的意志,维护专制统治。《日本帝国宪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的立宪进程。文章从内容、体例制度等方面对《日本帝国宪法》对《钦定宪法大纲》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以期对《钦定宪法大纲》有一个客观公正的评定。  相似文献   
16.
阿计 《政府法制》2008,(1):11-14
2007年8月30日,随着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9次会议落下帷幕,孕育了十多年的反垄断法完成了最后的分娩。  相似文献   
17.
中国宪法和中国宪法学的根本问题是处理执政党的权力如何进行有效的宪法转化的问题.在这一根本问题上,宪法学界的问题意识和理论努力明显不足。学术史的简要检索告诉我们:陈端洪对"中国宪法根本原则"的理论追索与刘大生"党主立宪"二十年的努力之间存在问题面向和基本判断上的共同性——两者都直面这一根本问题,都将"党"理解为中国的宪法因素而非简单的历史因素,进而各有侧重地进行中国宪法理论上的和制度上的持续努力。"中国宪法怎么说"的困惑因此可能获得一个初步明晰的思考框架。  相似文献   
18.
刘少奇同志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即领导和组织了新中国的立宪、行宪工作,提出了许多中国宪政建设的理论和观点。时至今日,认真梳理和深刻理解刘少奇同志的宪政思想,是深入推进宪政建设、大力倡导政治文明的客观需要,更是促进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政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19.
许超 《传承》2010,(27):86-87
清末,清廷的封建专制统治在各方面势力的攻击下逐渐走向瓦解。为了维持统治,清廷着手实行宪政。作为晚清重要的教育家和知名学者,于式枚被政府派遣出使德国,亲身考察宪政。正是在此次考察中,于式枚形成了他对立宪的独特态度。  相似文献   
20.
河西 《南风窗》2010,(24):88-89
托尔斯泰作为一种政治力量在俄国乃至世界范围内都颇有市场,"不以暴力抗恶"的托尔斯泰主义学说传到印度则成就了甘地。而在沙皇俄国的末期,这种接近佛教的托尔斯泰的学说显然是暴力革命最大的思想障碍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