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7篇
  免费   15篇
各国政治   4篇
世界政治   7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216篇
中国共产党   30篇
中国政治   190篇
政治理论   31篇
综合类   6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91.
《宪法》和《监察法》虽为监察委员会依法行使监察权奠定了法律基础,但如果监察法律体系转型不及时也有可能制约国家监察权依法行使。无论是基于路径依赖的理论,还是基于领域法学概念的兴起,抑或是出于填补《监察法》的立法漏洞或空白,从而确保监察权在法治轨道上有序运行,监察立法都应当尽快体系化。制定新法与修改已有法律作为实现监察立法体系化的两种重要方式,应受到同等重视。新法的制定除需全国人大常委会加大监察法律制度供给外,还需全国人大尽快启动《立法法》修改进程,分别赋予国家监察委员会和省级监察委员会以监察法规和监察规章制定权。新法的制定与旧法的修改将助推以《宪法》和《监察法》为基础,监察特别法为骨干,监察法规、监察规章为配套规范的监察立法体系的最终形成。  相似文献   
92.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上提出新常态这个概念,主要是指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按笔者的理解,从党的十八大尤其是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也进入了新常态。新常态出现新变化,带来新机遇,提出新要求。人大工作如果对新常态视而不见,就把握不了时代脉搏,跟不上形势发展,就必然落  相似文献   
93.
《当代广西》2015,(5):16-17
<正>2015年2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各级领导干部在推进依法治国方面肩负着重要责任,全面依法治国必须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领导干部是党执政兴国的骨干力量,抓住领导干部这个特殊群体就抓住了依法治国的"牛鼻子",必将为法治国家建设提供强大牵引力和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94.
《新东方》2015,(6)
在《宪法》《立法法》等法律规范的规范和指导下,各地方立法机关积极行使地方立法权制定地方性法律规范,在促进地方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效。不过,在地方立法权的行使中,也逐渐暴露出了诸如部分地方立法盲目跟进、立法质量不高等问题。鉴于此,需要在加强地方立法的必要性论证、努力提高地方立法质量等几个方面采取有力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95.
立法的合理性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立法后评估是指法律实施一段时间以后,有关政府部门、组织或人员对其实施效果等进行评估,根据法律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其立法上的原因,从而进一步完善立法.立法的"合理性评估"包括三个方面的评估:即法作为社会规范选择的合理性;立法权、立法程序、立法内容的合理性;法律绩效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96.
司法改革的目的是通过改革实现司法的公正和现代化,实现社会的秩序、效率、公平、正义。独立公正妥当地行使检察权是司法公正必不可少的前提,也是我国司法改革的目标之一。“为要确保司法的独立,必须保证检察权对立法权及其它行政权的独立。”虽然宪法、检察院组织法和刑事诉讼法都明确规定了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检察权,但是由于理论和现实的原因,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检察权并未得到切实的保障和实行。  相似文献   
97.
关于我国现行法律监督体制改革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现行的法律监督体制虽然体系完整,但实效不大,已不能完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必须改变加强法制监督的思路,要在坚持共产党领导的前提之下,合理地配置国家权力,充分发挥各权力部门权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和,以减层层设立监督机构耗费的社会成本,提高法律监督的实效,抑制权力腐败的滋生与蔓延。  相似文献   
98.
地方立法民主化进程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979年地方恢复人大并设立人大常委会以来,我国的地方立法已走过了25年的历程。到2003年底,有立法权的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共制定了9000多件地方性法规。数量众多的地方立法,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诸多领域,为实现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有法可依”的目标做出了积极贡献。与此同时,伴随着地方立法数量的不断增多,地方立法中暴露出来的立法质量不高、部门利益倾向、法规之间冲突、越权立法等问题,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如何防止这些现象的发生,是当前地方立法中应当并且值得关注的重要问题。笔者认为,实现地方立法的民主化,是提…  相似文献   
99.
审查规范性文件是法律赋予地方人大的一项重要职权,是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进行监督工作的一种形式。地方组织法第四十四条规定,县以上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有权“撤销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不适当的决议”,“撤销本级人民政府的不适当的决定和命令”。从地方人大工作实践看,审查规范性文件这一监督形式运用得还不够,而且在实际操作中也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本文对不具有立法权的市、县级人大常委会如何审查规范性文件作一些探讨。一、规范性文件的范畴规范性文件的涵盖面很宽,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政…  相似文献   
100.
赋予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是一次地方治理的深刻制度变革.合理配置央地立法权,推进地方立法权扩容,实现地方治理法治化,是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的应然制度逻辑.基于这种应然制度逻辑梳理现实情况可以发现:立法权限规定模糊、立法资源配置不足和立法权功能异化等,是完善设区的市地方立法体制亟待解决的问题,关键在于确立人大主导的立法体制和制度改革的法治路径,这是构建国家法治新格局的重中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