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1篇
  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8篇
工人农民   9篇
世界政治   19篇
外交国际关系   18篇
法律   61篇
中国共产党   142篇
中国政治   192篇
政治理论   25篇
综合类   18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正>13岁时愤而当众撕碎侵略者的旗子安徽省怀宁县白麟坂镇的铁砚山房是邓稼先出生的地方。邓稼先的父亲邓以蛰是我国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邓稼先出生后不久,母亲就带着他来到当时在北大任教的父亲身边。在父亲的熏陶和影响下,邓稼先在上小学的时候就开始读四书五经,此外,他还对世界名著感兴趣,并且早早地接触了英文、数学等科目。可以说,邓稼先的童年生活,充满着书本香气。  相似文献   
32.
过剩犯罪化是指作为社会控制手段而随便创设犯罪的倾向。过剩犯罪化是一种不当犯罪化,是犯罪化的异化。无论是从理论研究还是从立法实践角度考察,当前我国都存在着一种过剩犯罪化倾向。道德恐慌是被用来解释媒体、公众及社会控制机构对特定社会现象的反应特征的一种工具。在某种意义上说,过剩犯罪化是道德恐慌的一种社会反应。道德恐慌是用来研究过剩犯罪化生成机制的一个重要视角。见死不救事件是道德恐慌致过剩犯罪化的一个典型实例。基于道德恐慌而产生的过剩犯罪化现象值得反思,应该从犯罪化之外去寻求化解道德恐慌之途径。  相似文献   
33.
饥饿印记     
孔德虎 《党的建设》2014,(10):43-43
小时候.家里收入少,人口多,吃穿用度总是捉襟见肘。我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印象最深的是饥饿,那种始终吃不饱、没吃好的感觉一直伴随着我的童年生活。  相似文献   
34.
万隆山峦起伏,风景宜人,气候较之爪哇其他城市凉爽,不少国际性会议选择在这座美丽的山城举行。1955年4月亚洲、非洲29个国家就是在此举行间名于世的“万隆会议”。我的童年里有一部分时光(1938年初秋至1949年9月)是在这里度过的。  相似文献   
35.
正开国中将刘忠(1906.10.2-2002.8.7),原名刘太平,曾用名刘永灿,福建省上杭县才溪乡人。从农家子弟成长为一代名将,刘忠将军身经又何止百战,他一步一个脚印地成长,最终在军史上留下了赫赫英名。"你当政委时间很长,政治上可靠,打仗又很勇敢"刘忠的童年经历可以说是坎坷困顿的。8岁起,他断断续续读过4年私塾;12岁起被迫辍学去学泥瓦匠;  相似文献   
36.
苦难的童年,铸就其虎胆雄心。1914年11月16日,秦基伟出生在湖北黄安县七里坪区秦罗庄。父亲秦辉显是个老实厚道的庄稼人,除了种田,还会一点篾匠手艺。母亲周氏,是个普通的家庭妇女,长辈中还有一个伯父与他们一同生活。同辈中,一个哥哥,一个姐姐。一家人种着几亩薄田,日子虽不算富裕,但也勉强能维持下去。在长辈和哥姐的呵护下,秦基伟比较快活地度过了童年。  相似文献   
37.
38.
路之变迁     
我的家乡是一个只有在商丘市地图上才能找到的村庄。童年时代,在村里从没有听过自行车铃声,也没听过拖拉机的突突声,更没听过汽车的嘀嘀声,至于火车那“呜呜”的声音,就在甜蜜的睡梦中也未曾梦到过。在我童年的记忆里,根本没有见过像现在一样一条条平坦的路,都是一条条的泥巴小路,弯弯曲曲。在晴天时,路面被晒得十分干燥,汽车呼啸而过,后面会扬起好大一片尘土。如果遇上风天,人们就仿佛置身于“土海”之中,颇有黄土高原的味道。一到下雨天,那就更糟了,路面上冲出一道道的小水沟,有的地方泥水混在一起,  相似文献   
39.
自2006年蓝耳病给生猪业带来一次"浩劫"之后,在国家生猪扶持政策和近两年高价猪市的拉动下,猪源相对过剩,同时,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2008年8月以来,猪价有所下跌.2009年4月下旬,逐步漫延的甲型H1N1流感疫情,对我省本已脆弱的生猪市场造成较大程度的冲击.  相似文献   
40.
1852年秋天,屠格涅夫在斯帕斯科耶打猎时,无意中在树林中捡到一本皱巴巴的《现代人》杂志。他随手翻了几页,竞被一篇题为《童年》的小说吸引,作者是一个初出茅庐的无名小辈.但屠格涅夫十分欣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