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41篇
  免费   77篇
  国内免费   7篇
各国政治   110篇
工人农民   40篇
世界政治   205篇
外交国际关系   271篇
法律   1482篇
中国共产党   643篇
中国政治   1503篇
政治理论   296篇
综合类   675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90篇
  2022年   87篇
  2021年   114篇
  2020年   98篇
  2019年   75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69篇
  2016年   91篇
  2015年   160篇
  2014年   417篇
  2013年   313篇
  2012年   431篇
  2011年   399篇
  2010年   359篇
  2009年   391篇
  2008年   414篇
  2007年   302篇
  2006年   335篇
  2005年   232篇
  2004年   158篇
  2003年   187篇
  2002年   169篇
  2001年   137篇
  2000年   72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许燕 《法制与社会》2013,(34):62-63
“洞穴奇案”是美国著名法理学家富勒以19世纪发生的两个真实案例为基础而虚构的经典性案例,一度成为西方法学院学生必读文本.十四位法官基于不同的法哲学立场,面对同样的事实,适用相同的法律,则得出截然不同但又颇具说服力的结论.引出了困扰古今哲人的一系列法哲学问题:面对法律,道德,公义,人情的冲突,法官应该如何抉择?深入浅出的辩解犹如一桌法哲学盛宴,带给读者精彩动人的深邃思辨.本文尝试以法律的两大追求目标——秩序与正义的关系为切入点,进而论证出法律应为人们所确信,应该合乎人性,从新的角度思索洞穴奇案的判决.  相似文献   
142.
男性统治     
著者在该书《序言》中说:在这本书中,我基于许多关于两性关系的研究成果,明确、支持并修正了我从前对同一主题的分析。本书对性秩序的(观察到的或希望的)永久性及变化问题提出了明确质疑,而这个问题也总是被大部分分析者(和我的批评者)不厌其烦地提到。也正是由于引入并规定这种天真的并天真地带有规范性的取舍才导致不顾明显事实,把性结构以及性结构借以被认识的模式的相对稳定性的证明,看做一种否定和谴责妇女状况变化的方式,这种方式是应该受谴责的,并立刻受到了谴责,它是虚假的,并立刻遭到了对这种状况的所有变化之强调的驳斥。  相似文献   
143.
社会公德是人类在长期社会生活实践中逐渐积累起来的,全体居民所公认的、人人都必须遵守的起码的道德规范。它反映的是社会生活中人们共同相处、彼此交往的最一般的关系,用来维持必不可少的公共秩序和纪律,是文明与愚昧最起码的分界。而大学生是未来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有必要加强大学生社会公德的建设。  相似文献   
144.
《天津支部生活》2012,(9):46-46
近日起公开征求意见的《关于加强公立医院廉洁风险防控的指导意址(征求意见稿)》,将医院管理廉洁风险防控、医疗服务廉洁风险防控、供应商诚信管理及患者满意衰管理列为高风险等级重点防控内容。  相似文献   
145.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作为市场主体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企业发展需要充足的资金,特别是正处于发展上升期的中小企业.企业为谋求发展,通过相互担保的方式进行融资的现象日趋频繁,而相对于实际需求,我国的立法现状存在明显不足.在本文中,一方面从法理上进行分析,寻求企业问相互担保中公司自治与法律强制的平衡点:另一方面,结合我国实践与立法,提出宏观上强化立法理念的创新,微观上则从主体、内容方面时制度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46.
进入21世纪,东北亚国际关系波谲云诡,成为全球地缘政治的热点.如何透过纷繁复杂的现象,探寻东北亚区域秩序变迁的历史轨迹,三篇文章试图从不同的视角回答这一问题."从帝国到霸权:东北亚区域秩序的现代转型"以帝国与霸权为切入点,解读了两者在东北亚区域秩序的形成及转型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后冷战时代东北亚的民族主义与区域秩序"从民族主义入手,探讨了东北亚各国民族主义对塑造东亚均势秩序的影响,以及走向法理秩序的可能;"中华帝国转型与东北亚区域形成"回溯近代以来中华帝国与区域世界的互动,中国从农业帝国向现代主权国家的转交是东北亚区域形成的核心动力所在.  相似文献   
147.
那瑛 《理论探讨》2012,(3):68-71
社会转型是整体的、全方位的、多层面的.转型之痛本质上乃是秩序重构所致,这既包括社会结构层面的,也包括个体层面的.秩序的重构在社会和日常生活两个领域同时进行.个体探寻摆脱痛苦的过程亦是社会探索挣脱转型困境的过程.个体借由宗教信仰重塑了生死观、时间观和空间观,在精神信念和社会行动的往复循环中重构了日常生活秩序.宗教信仰基础上的社会交往推动信任的重新形成,公共性的宗教秩序在国家、个体和社会中型塑着社会基础秩序.  相似文献   
148.
“一个处于现代化之中的社会,其政治共同体的建立应当在‘横向’上能将社会群体加以融合,在‘纵向’上能把社会和经济阶级加以同化。”亨廷顿的这一观点,强调的就是社会整合对于变化的社会中政治秩序建构的重要性。那么.面对当前我国社会深刻转型带来的“碎片化”状态,如何才能重新整合社会,进而实现政治稳定与社会和谐呢?  相似文献   
149.
郑建 《前线》2016,(6):54-57
正01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恩格斯在总结他所作的历史的分析时说:"国家决不是从外部强加于社会的一种力量。国家也不像黑格尔所断言的是‘伦理观念的现实’,‘理性的形象和现实’。毋宁说,国家是社会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产物;国家是表示:这个社会陷入了不可解决的自我矛盾,分裂为不可调和的对立面而又无力摆脱这些  相似文献   
150.
《求实》2016,(4)
欲望的主宰与感性至上原则成为现代性问题的深层维度。在现代性问题域中审视当代中国人的精神困境及其重建之路等中国问题,既基于内在精神结构的欲求、情感、认知、评价、意志、超验等维度概括了中国人精神世界现代转型的具体内容,也从优化制度结构、整合文化生态、归位精神结构、发挥内在精神的传承性、整体性和能动性、倡导理想信念等方面探讨了重建当代中国人精神秩序的可行性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