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2篇
  免费   10篇
各国政治   2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5篇
法律   224篇
中国共产党   9篇
中国政治   54篇
政治理论   15篇
综合类   11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41.
受害人自身特殊体质如何影响侵权责任的承担,各种观点不一。最高法院第24号指导案例确立受害人体质状况不属于减轻侵权人责任情形的“蛋壳脑袋”规则,但尚未得到普遍参照适用。究其原因,既有对因果关系、原因力等理论存在误解的原因,也有道德倾向、现实需求、“类似案件”识别标准模糊等现实原因。实际上,对于判断特殊体质与损害结果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无论采用因果关系二分论还是相当因果关系学说,都融入了法律政策的考量和主观价值判断。因此,个人特殊体质对侵权责任影响应从法律技术判断回归价值判断,根据是否因年龄自然增长形成的特殊体质、特殊程度、知悉情况、故意还是过失等因素进行类型化分析。  相似文献   
342.
民营经济的现实融资困境与民间资本增值渠道不畅通之间的矛盾是当前市场金融制度不完善的一大重要体现,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近年来的"井喷式"增长则是这对矛盾激化后的直观反映。从该现象发生的原因、刑法的干预限度以及刑罚的实际效果可以看出,限缩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成立范围实属必要。提升民众投资理性,以类型化的行为方式实现该罪的刑法理性,具有方向上的正确性和实践操作上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43.
行政公益诉讼对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具有重要意义。检察机关开展行政公益诉讼案件试点期间,现行法律法规并未对检察机关提起行政公益诉讼案件是否应受起诉期限的限制及检察机关提起行政公益诉讼案件的起诉期限区间作出明确规定,致使实践中出现了一定的问题。因2017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以下简称《行政诉讼法》)的决定并未解决上述问题,导致法学理论界和司法实务界对行政公益诉讼案件的起诉期限存在较大争议。  相似文献   
344.
我国规范性文件公众参与的程序要求有趋向于规章的趋势,过度的程序要求是当前提高公众参与有效性主要倚重的路径。公众参与简单"抄袭"、"照搬"规章制定程序的现象,不仅不利于行政民主性的提高,反而进一步加剧公众参与的"形式主义",导致公众参与缺乏有效性。美国法上非立法性规则的程序规制,从第一阶段对公众参与的盲目追求,到第二阶段对过度参与的批判与反思,体现出由注重参与的形式要求向参与的实质有效性的转变。美国经验佐证了过度参与要求的路径对提高参与有效性的助益不大,"程序愈多去趣愈远"。提升我国规范性文件公众参与的有效性,应该更加注重参与的总量、参与的类型化、基于类型化的个性化程序设计、注重参与的时间点。  相似文献   
345.
地役权虽然从不同角度给出的概念有所区别,均表现为物对物的利用,本质则在于实现不同主体在同一土地上的利用需要的并存与调和,与相邻关系、人役权、用益权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地役权作为一项用益物权除具有物权和用益物权的一般特征外,还具有一些独有的特征,即从属性和不可分性。这两种特性均有其具体表现,是深刻认识、准确理解地役权的重要途径。类型化是认识包括地役权在内各种事物的基本方法。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把地役权分为城市与乡村地役权、消极与积极(作为与不作为)地役权、继续与非继续地役权、表见与非表见地役权;此外,还可以根据便益内容、设定方式等进行分类。在立法和社会实践中还存在一些突破地役权传统范畴的特殊地役权,如集合役权、自己役权、保存役权、公共役权等,值得我们关注。  相似文献   
346.
近年来,一些典型个案的裁判结果反映出了刑事裁判思维形式化的倾向。如何形成全新裁判方法,防范化解刑事审判风险,值得深入研究。在法哲学领域,拉德布鲁赫提出了"法的安定性优先,当与正义之间的矛盾不能容忍时,要向正义屈服"的辩证思考公式,其蕴含的"价值相对主义"哲学理念为破解此类谜题带来了启发。该公式映射到裁判思维之中,表现为:实证规范初步优先-机械适用导致冲突-价值判断结论初定-法律解释回溯证成-书面论证形成裁判。这一过程要求法官以法的安定性优先,置身伦理情境检视个案结论与主流价值是否冲突;若冲突达到"不能容忍"门槛,应通过价值判断方法形成初步结论;然后全面提取事实要素、寻找规范实质解释,进行诠释学意义的循环,直到结论正当性得到验证;最后回到三段论的逻辑,经过说理论证形成裁判文书。  相似文献   
347.
李川  郭珩 《法制与社会》2014,(16):251-252
我国借鉴国外社区矫正经验正式设立了社区矫正制度,但其具体制度设计有自己的特色,江苏省在试点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社区矫正具体制度。但社区矫正实践中仍存在具体问题,需要进一步分析解决。  相似文献   
348.
在各种不确定性中获得富有确定性的解决问题之道正越来越成为现代社会的主流实践方式。未完全理论化协议理论是这一主流实践方式在法律、政治和社会等领域的具体表达式。波普尔的"三个世界"理论构成该理论的哲学基础。孙斯坦与德沃金各执该理论一端,比较梳理二者观点差异能够凸显该理论的基本主张及其理论与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349.
对案件实行集中管理.是这些年高检院为改革完善检察内部监督管理机制而大力推行的一项重要举措。截至2012年10月.全国已有2250个检察院设立了专门案件管理机构.其中省级院除军事检察院外均成立了案件管理部门.形成了不同的案件管理模式。对这些不同的案件管理模式进行类型化研究.对比分析不同案件管理模式的利弊得失.进而为改进和完善案件管理工作提供理想参照.对于全面认识和把握当下检察机关案件管理工作现状.进一步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推动检察机关案件管理工作科学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50.
朱珠 《法制博览》2013,(11):82-84
行政诉讼原告资格,是关系到什么人能提起行政诉讼并启动对行政行为司法审查程序的关键问题。它对我国行政诉讼理论研究和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但目前学界对行政诉讼原告资格的相关问题没有达成共识,给司法实践中的具体操作带来困难。本文将在阐述行政诉讼原告资格理论问题及梳理我国行政诉讼原告资格发展历程的基础上,从行政诉讼类型化的视角对我国行政诉讼原告资格制度的再发展做尝试性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