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26篇
  免费   291篇
  国内免费   23篇
各国政治   129篇
工人农民   74篇
世界政治   323篇
外交国际关系   242篇
法律   4189篇
中国共产党   1996篇
中国政治   3686篇
政治理论   788篇
综合类   1813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124篇
  2022年   156篇
  2021年   203篇
  2020年   152篇
  2019年   112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96篇
  2016年   182篇
  2015年   522篇
  2014年   1127篇
  2013年   819篇
  2012年   963篇
  2011年   858篇
  2010年   849篇
  2009年   928篇
  2008年   1015篇
  2007年   824篇
  2006年   706篇
  2005年   701篇
  2004年   886篇
  2003年   522篇
  2002年   503篇
  2001年   318篇
  2000年   313篇
  1999年   63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14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为繁荣我国社会主义法学理论研究,本刊特辟专栏,举办"法哲学研究"笔会,旨在为法哲学或法理学层面的思考者们提供一块交流思想的园地。欢迎广大法学工作者泼墨赴会,也恭盼各界人士不吝赐诲。我们尤其希望从事部门法研究和立法、司法实际工作的同志,献出自己的思想成果。自稿约发出后,陆续收到一些颇具见地的来稿,我们深表谢意。限于本刊篇幅,只能分期登载,同时,也难免遗珠漏玉,敬祈鉴谅。笔会刊发的文章,不代表编辑部的意见,欢迎读者展开争鸣。  相似文献   
192.
何勤华 《中外法学》1992,(4):76-80,75
<正> 一在日本,对法律文化的内涵有多种理解,其中,占主导地位的观点是将法律文化的核心归之于法律意识。这种以法律意识为核心的法律文化研究,勃兴于60年代。1967年出版了川岛武宜的《日本人的法律意识》(岩波书店),1968年和1970年,出版了小林直树的《日本人的宪法意识》(东京大学出版社)和上野裕久的《国民的宪法意识》(劲草书房),1971年,发表了千叶正士的《法律意识的比较研究》(载《法律时报》)。进入80年代后,又先后推出了村上淳一的"读[耶林的]〈为权利而斗争〉》(岩波书店1983年)、大木  相似文献   
193.
<正>1.经济刑事立法不能与打击经济犯罪同步协调发展,缺乏适时性。随着新型经济关系的不断涌现,产生了与此相适应的各种新的经济犯罪现象和类型。如"官倒"、"法人犯罪"、"行业犯罪"、破坏国家资源方面的犯罪,污染食品、环境的犯罪,侵吞私营企业和承包经营企业财产的犯罪,破产诈欺、贷款诈欺、保险诈欺方面的犯罪,哄抬物价、坑害消费者利益方面的犯罪等。对这些新情况、新问题,刑法尚无明文规定。  相似文献   
194.
吴撷英  甘超英 《中外法学》1989,(1):43-47,26
<正> 1983年6月,美国联邦最高法院根据三权分立原则,在"移民与归化局诉查德哈"案件中判决美国国会行使了50年之久的立法否决权为违宪。判决一公布,旋即引起各界广  相似文献   
195.
夏勇 《中外法学》1985,(2):8-11
<正>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美国新闻记者肯特·库柏首先使用了"了解权"(The right toknow)一词,从此,在美国,"了解权"就被作为"保护和扩大‘出版自由’权利的理由"而广泛沿用。然而,了解权究竟是什么呢?哈罗德·克劳斯认为,了解权意味着"公共事务乃公众事务"。顿·丕姆则评论说,了解权是一个"以共含混不清而邀宠取胜的词藻。"有些学者曾试图从美国宪法及其第一条修正案的涵义中探寻了解权。当盖尔翰论证说了解权原则是"如此广远而玄妙以致于它不可能运用于裁决讼案"时,了解权就已经对法官的判决  相似文献   
196.
<正> 一、犯罪的因果关系问题在犯罪学中研究犯罪现象问题时,可以看到诸如"成因"、"原因"、"动机"、"根源"、"滋生情况"或者更普遍的"病源"、"犯罪发生因素"这样一些概念被作为相同意义概念使用的情况。要整顿好达类术语是相当困难的,因为在这  相似文献   
197.
<正> 1984年,美国马里兰州青年特姆伯尔因犯有强奸杀人罪被判处死刑。他在绑架强奸一名妇女后,用棒球棒将其打死,并割开其喉咙。作案时,特姆伯尔差四个月不满十八周岁,他依据宪法修正案第八条提出上诉,认为对一个未成年人适用死刑,构成了"残  相似文献   
198.
<正> 一、日本宪法第31条规定了在刑事程序上保障被告人和犯罪嫌疑人人权的内容。日本已加入的《公民及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第9条也就刑事程序上的人权作出了规定。日本的刑事诉讼法,就是根据这些规定的宗旨而被制定的。然而,在日本这些规定的宗旨是否得到了充分的实现,还是有疑问的。最近,一个叫做"国际人权联盟"  相似文献   
199.
<正> 一"法律就是取得胜利、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的意志的体现",正是在这种意义上讲,法,才是"政治之子",而作为根本法或总章程的宪法却是"政治性特别强的法律"。浓厚的政治性对政治变革时代的宪法提出了双重要求:1.由于宪法规范高度原则性和简括性的特点,以及宪法预测能力的局限,更因为国家  相似文献   
200.
<正> 经济立法以及它和其他法律部门的区别。在1936年的苏联宪法里溲有经济法的术语。由此或许可以得出结论说,苏联溲有经济法,而只有民法、劳动法、土地法,家庭法等等。但是根据党和政府的决议,经济立法是存在的,而且在发展着,它非常复杂,非常广泛,并且应当完善。我们认为,在实践中广泛使用的"经济的"这一概念是十分确定的。在党和国家最重要的文件里,谈及社会主义经济中各经济组织、企业之间发生的合同和争议时就是说的经济立法、经济关系、经济合同和经济争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