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1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8篇
法律   7篇
中国共产党   11篇
中国政治   12篇
政治理论   8篇
综合类   6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随着20 世纪美国实力超群,美国大众文化亦从强调独特性转向普世性,其早期三个主要特点越来越被赋予精神价值观意味,产生全球性影响。一是当初由全民参与创造的平民性质的大众文化,如今被作为民主的标识。二是当初基于市场竞争发展起来的大众文化,如今成为了自由的标识。三是当初广泛渗透于美国社会生活的大众文化,如今越来越被意识形态化,成为美国生活方式和价值理念的象征。然而,美国大众文化很难成为精神价值观的山巅之城,因其消费文化本质无法满足人类精神升华的渴望。  相似文献   
12.
《反补贴条例》介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帅 《律师世界》2002,(6):17-20
世贸组织新闻官约瑟夫,面对一批批纷至沓来的各国记者,曾谓称:“从新闻角度上,中国已经入世五次。”而面对多达千余件的外经贸法律文件清理、修改和制定,笔者要说:“从法律意义上,中国才刚刚入世。”这其中,《反倾销条例》、《反补贴条例》、《保障措施条例》这三部贸易保护措施法的出台尤为引人注目。在此,本文将尝试对《反补贴条例》加以介评,权作抛砖之作。一、《反补贴条例》的立法背景及其意义根据《马拉喀什建立世界贸易组织协定》(下文简称为《WTO协定》)及《中国加入议定书》(下文简称为《加入议定书》)的相关规定…  相似文献   
13.
美国文化差不多就等于美国大众文化。美国大众文化的成长与美国建国历史息息相关,形成了三个独特点:一是它是全体拓荒移民创造的平民性质的文化,不具有历史悠久国家那种雅俗相对的稳定文化构架。二是它从一开始就是必须参与市场竞争的商业性质的文化。三是基于以上两点,美国人对大众文化的理解十分宽泛,基本涵盖了美国社会生活方式本身。凡是能够创新、引领潮流的事物,既是生活现象,也被视为文化现象。正是如此,人们唯独对于美国文化,倾向于用“新不新”而非“美不美”这样的标准来衡量  相似文献   
14.
倾心吸引而意在追随,这是约瑟夫.奈软实力说的最主要目的。文化中的"吸引"讲求"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境界,而政治层面的"吸引"则既有特定目标,也有明确的吸引对象。但吸引毕竟不是宣传,不是操纵,而是期望寻找双方的利益结合点,从而获得别人的认同与追随,因而必然要对国家利益概念有所修正或拓宽。难的是叫人服膺而不是服软,但约瑟夫.奈的软实力说,仍然是从全球霸主的眼光来看问题的,奢望通过维护既有秩序而获得合法性与软实力,所以越来越显出工具性倾向。那么,吸引别人自愿追随,是由于精神力量的感召,还是"巧实力"的策略性运用,对这一根本性问题的回答,将决定美国版文化软实力的生和死。  相似文献   
15.
16.
王波 《党建文汇》2007,(11):47-47
约瑟夫·贺希哈在流浪街头觅食的过程中,每天拾获别人废弃的报纸,他就坐在街边的石椅上看,晚上借助路边灯光阅读捡来的书。他慢慢地对书报上的经济信息、股市行情产生了兴趣,他决心从股票方面发展自己的事业。一般人听起来会觉得十分可笑:一个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一无所有者,竟然想发展股票事业,那简直是异想天开,  相似文献   
17.
李兴濂 《各界》2014,(11):32-32
斯大林的母亲叫叶卡捷琳娜,是格鲁吉亚一个农奴的女儿。斯大林的父亲叫比索·朱加什维利。婚后一年,叶卡捷琳娜生了第一个孩子,但是两个月的时候就夭折了,比索也因痛苦开始不停地喝酒。两年以后生下第二个孩子也没能活下来。最后生下了约瑟夫(即斯大林),母亲称他“索索”。  相似文献   
18.
倾心吸引而意在追随,这是约瑟夫.奈软实力说的最主要目的。文化中的吸引讲求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境界,而政治层面的吸引则既有特定目标,也有明确的吸引对象。但吸引毕竟不是宣传,不是操纵,而是期望寻找双方的利益结合点,从而获得别人的认同与追随,因而必然要对国家利益概念有所修正或拓宽。难的是叫人服膺而不是服软,但约瑟夫.奈的软实力说,仍然是从全球霸主的眼光来看问题的,奢望通过维护既有秩序而获得合法性与软实力,所以越来越显出工具性倾向。那么,吸引别人自愿追随,是由于精神力量的感召,还是巧实力的策略性运用,对这一根本性问题的回答,将决定美国版文化软实力的生和死。  相似文献   
19.
最近,英国“关爱社区”组织和约瑟夫·郎特里基金会联合在英格兰、苏格兰和威尔士对1.4万名11—16岁的中学生进行了访谈式调查。结果显示,有48.5%的学生承认至少有过一次违法行为。在15—16岁的学生中,有1/4承认携带过刀子或其它凶器,其中1/5承认有过攻击别人的暴力行为。在被调查者中,还有1/4承认有过偷窃行为,或曾在商店里偷过东西。  相似文献   
20.
关于培养和造就“政府软实力”的问题,正在引起政治学学界一些学者的兴趣。而在行政实务领域的地方政府,则对于这类“软实力”追求得更为积极。“政府软实力”,应当不算是一种理念上的自创,而是借用了国家或企业在追逐软实力方面已有不短时日的实践资源。其概念的原发之处自然是美国学者约瑟夫·奈在《权力大未来》一书中对软实力做的界定,即“软实力主要依赖于三种基本资源:它的文化(在对他人有吸引力的地方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