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6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8篇
法律   7篇
中国共产党   11篇
中国政治   12篇
政治理论   8篇
综合类   6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引言 约瑟夫·鲁德亚德·吉卜林(Rudyard Kipling)是英国著名的诗人、短篇小说家,1907年英国首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也是历史上诺贝尔文学奖最年轻的获得者.著名诗人艾略特(T.S.Eliot)曾经评价吉卜林是"一个没有加冕的桂冠诗人,-个人所冷落的名人"①.由于种种原因,他长期以来被视为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的辩护人,背负着"帝国主义作家"的恶名.正因如此,吉卜林在中国鲜有人论及.即便在他曾经度过幸福童年时光的印度,直到今天,他的声誉仍然是相当负面的,因为人们普遍认为他的作品充满了帝国主义色彩,尤其是一战前几年的作品.在印度大学教育有关英国文学的课程中,有关吉卜林的作品,除了儿童文学作品中的大部分之外,其他很少被提及.  相似文献   
42.
李辽宁 《新东方》2009,(8):25-28
自美国学者约瑟夫·奈提出soft power概念以来,“软实力(或软权力)”理论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学界的研究如火如荼。经过近20年的理论流变和传播,“文化软实力”成为一个国家、地区乃至一个城市整体发展实力的重要指标,已经从“学者话语”扩展到国家的“政治话语”和“政策话语”,并逐步成为人们的“日常话语”。  相似文献   
43.
武器化的威胁 1996年8月,美国太空司令部的总司令约瑟夫·艾什(Joseph W.Ashy)将军说:“我们将要打一场空间战,以空间作基地,以空间为目标……”  相似文献   
44.
刘宇 《党政论坛》2014,(12):4-5
国家创新体系的内涵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要求。要正确理解国家创新体系的内涵,首先必须了解什么是“创新”。创新的概念最早由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在其名著《经济发展理论》中提出。  相似文献   
45.
吴旭 《世纪行》2007,(6):47-48
何谓“软实力”?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提出此概念时,就是一个较笼统、较抽象,但似乎又无所不包的战略思索框架,所以造成了现今理论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多种解读,视角迥异,各成一家之言。阎教授认为,软实力的核心是政治实力,因此,提升中国软实力,要从提升中国政治实力开始。陆教授反驳说,软实力核心依然是文化实力,“文化实力弱让中国失分”。两住教授都说得非常有道理。其实,正是“软实力”概念的无所不包和模糊定位,使其在各个领域频繁使用、  相似文献   
46.
陈清武 《工友》2010,(12):54-55
迈克尔·约瑟夫·杰克逊,一个响彻全球的名字,这位流行乐界历史上最伟大、最有影响力的音乐家、舞蹈家和慈善家离开我们已经整整一周年了。时间的流逝并未减淡人们对他的喜爱和想念,相反世界各地又掀起了纪念热潮,我也再次为这位世界艺术家、歌坛流行天王的逝世深感痛惜。  相似文献   
47.
约瑟夫·鲍泽(Joseph Bowser)曾是一名在伊拉克服役的军人,2004年,他在一次炸弹爆炸中受伤致残,导致右小腿截肢。当时,医生给了他两个选择,一个选择是保住这条腿,但是残肢的功能将大受影响,并且在以后的生活中还需要接受痛苦的治疗,另一个选择则是截肢,代之以假肢。  相似文献   
48.
《理论与当代》2011,(12):58-61
自从上世纪9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提出软实力的概念以后,许多国家纷纷将软实力的建设,纳入到本国战略规划当中,特别是都将文化作为最重要的因素来研究,将文化发展作为对外扩张的重中之重来进行部署。如以美国把提高文化软实力作为核心战略,在谋求经济利益的同时积极占领战略制高点。  相似文献   
49.
1965年,美国人约瑟夫·巴尔博扎"揭发"4个美国人彼得·利蒙、亨利·塔姆利奥、乔·萨尔瓦蒂和路易丝·格雷科谋杀另  相似文献   
50.
彭华 《各界》2010,(5):31-34
1934年4月,根据约瑟夫·斯大林的命令,一群“格鲁吉亚酒鬼和胡作非为之徒”在莫斯科遭到逮捕。究竟是出自何种原因,才使“苏联人民之父”这般厌恶自己故乡的同胞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