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7篇
  免费   57篇
各国政治   3篇
工人农民   4篇
世界政治   54篇
外交国际关系   5篇
法律   1114篇
中国共产党   48篇
中国政治   160篇
政治理论   52篇
综合类   304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79篇
  2013年   104篇
  2012年   91篇
  2011年   90篇
  2010年   130篇
  2009年   148篇
  2008年   158篇
  2007年   128篇
  2006年   99篇
  2005年   87篇
  2004年   90篇
  2003年   95篇
  2002年   69篇
  2001年   78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91.
论宏观经济调控权的构成与配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宏观经济调控权是现代市场经济阶段产生的一种国家经济调节权.它由宏观经济调控决策权、宏观经济调控执行权、宏观经济调控监督权三种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具体权力构成.我国宏观经济调控决茕权的主体是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宏观经济调控执行权的主体是国务院,宏观经济调控监督权的主体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同时,我国有必要建立特别宏观经济调控行政诉讼制度,将最高人民检察院也确定为宏观经济调控监督权的主体,以解决全国人大常委会作为"会议制一机关难以对国务院宏观经济调控执行权的行使进行日常性监督的问题.  相似文献   
892.
经济法与公益诉讼的契合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体法与程序法作为矛盾的对立双方相互依赖、互为前提。没有实体法就没有程序法;没有程序法,实体法也没有存在的必要。经济法是在生产高度社会化的历史条件下,为适应国家广泛调节社会经济的需要而逐渐形成为以社会公共利益为本位的部门法;与之相适应,经济法程序始终贯穿着对社会公益的关注,以有效保护社会公共利益不受侵害为主线。公益诉讼是有关组织和个人依据法律的规定,对由于违反法律而给国家、社会公共利益造成事实上损害或潜在损害的行为向法院起诉,由法院追究违法者的法律责任的诉讼活动。所以,公益诉讼作为经济法的内部生命的表现有效地维护了经济法的切实实施,经济法与公益诉讼之间具有天然的契合性。  相似文献   
893.
政府是经济法律关系中特殊而重要的主体,由经济法特殊的调整机制所决定,政府在经济法律关系中扮演了不同的角色,只有理清它在不同经济法律关系中的角色,才能正确的发挥其职能。本文通过经济法调整机制对政府的职能选择,结合政府在民法、行政法中主体地位的比较,论述了政府在经济法中的定位。  相似文献   
894.
民商法作为一个重要的法律部门,与经济法有着本质的区别和密切的联系,准确地把握这两大部门法之间的关系对于法学研究有重要意义,笔者在此谨作浅析。  相似文献   
895.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国际经济法领域出现了规则统一进程加快、国家经济主权弱化、非国家行为主体影响扩大、软法重要性增强等新趋势.中国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对此已经有所回应,目前需要从厘清在当前国际经济秩序中的角色定位、加速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更多利用法律机制解决经贸争端以及积极倡导和创制新的理念与规则等四个方面进一步考虑对策.  相似文献   
896.
经济法诉讼是经济法独特的司法程序,是指相关的组织和公民根据经济法的授权,对违反经济法规范、侵犯国家和社会经济利益的行为向法院起诉,由法院依照法定程序在诉讼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法追究违法者法律责任的司法活动。鉴于目前我国法学界对于经济法诉讼的定性比较混乱的现状,我国亟须从经济法诉讼的目的与原则、当事人适格理论与原告制度、诉权与诉的利益理论、举证责任理论、受案范围制度、管辖制度、诉讼费用制度以及激励约束制度等方面重构我国经济法诉讼理论与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897.
社会整体利益具有整体性的特点,又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个人利益的相加或等同于国家利益,社会整体利益是客观存在的,经济法以维护和保障社会整体利益为其存在的基础和目的.自由、效益、公平、发展四位一体和谐统一共同实现经济法的价值目标--社会整体利益.  相似文献   
898.
学界对于经济法与民商法关系的讨论日渐深入,但从国民财富分配的角度探讨二者关系的并不多见,本文从现代经济法的产生谈起,分析了经济法与民商法的联系与区别,着重论述了在国民财富的分配中,经济法与民商法的不同作用。  相似文献   
899.
经济法与民法具有不同的特征和调整范围,经济法立法须以实现经济法的调制功能为目的,从城市房屋租赁登记备案对房屋租赁合同效力的影响可以看出,将本应属于民法规范调整的内容放到经济法之中是经济法立法上的越俎代庖,会严重影响经济法的目的和宗旨的实现,更会影响民法原则的稳定,造成司法上的混乱,有损整个法制。明晰经济法的特征,深刻体会经济法的目的和宗旨,避免这种粗放式的越俎代庖的立法,让经济法和民法各司其职,互补配合,才能共同实现对各复杂的社会经济关系的有效法律调整,共利社会法制。  相似文献   
900.
论经济法权利的生成——以知情权为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几起商品有效期、生产日期标识案件,提出了消费者知情权保护中的法律问题。在民法的调整中,交易一方的知情利益是通过交易对方承担告知义务的模式加以确认与保护的。但在现代社会中,消费者的知情利益在这种保护模式下难以得到有效的保护。因此,消费者知情权有必要予以确立。由此可见,作为经济法主体的消费者所享有的知情权,是克服民法的局限而确立的。同样,有关经营者、政府等经济法主体的权利,也可依此思路加以发现与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