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85篇
  免费   85篇
  国内免费   16篇
各国政治   16篇
工人农民   54篇
世界政治   77篇
外交国际关系   32篇
法律   1447篇
中国共产党   991篇
中国政治   1061篇
政治理论   315篇
综合类   1193篇
  2024年   37篇
  2023年   131篇
  2022年   104篇
  2021年   81篇
  2020年   64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106篇
  2014年   316篇
  2013年   332篇
  2012年   464篇
  2011年   455篇
  2010年   396篇
  2009年   441篇
  2008年   588篇
  2007年   313篇
  2006年   213篇
  2005年   233篇
  2004年   163篇
  2003年   116篇
  2002年   143篇
  2001年   103篇
  2000年   86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21.
“产学结合”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主流模式。高职教育应从“产学结合”的内涵和定位入手,细化“产学结合”运作流程,明确“产学结合”组织保证、教学保证、资金保证,做好学生的组织与安排工作,取得政府支持并与企业双赢合作。  相似文献   
922.
薛进展 《法学》2004,(10):57-67
目前有关转化犯研究的分歧颇多 ,特别是对转化犯的基础、转化犯的主观罪过、转化犯的犯罪形态和转化犯的共同犯罪分歧很大。对这些基本问题 ,结合各种分歧观点进行深入的探讨 ,不仅有助于全面认识转化犯这种新型犯罪形态 ,也有助于转化犯理论体系和法律设置的完善。  相似文献   
923.
金融犯罪主观特征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屈学武 《法学杂志》2004,25(1):22-24
我国《刑法》分则中的事实明知规定,并不必然代表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而分则中的明知规范未必尽皆为故意犯罪设定。但是,《刑法》中关于金融犯罪的主观特征中的明知规定却都为故意犯罪所设,且都具有双重明知故意特征。还要注意金融犯罪中的间接故意犯罪发生“目的犯”的一般与特殊问题。  相似文献   
924.
采用PCR方法对编码金黄色葡萄球菌纤黏蛋白B的D区和纤黏蛋白原凝集素A的A区基因片段进行了特异性扩增,并通过重叠延伸PCR扩增了FnBPB-ClFA串联基因,构建了克隆质粒pMD19-FnB-PB-ClFA。将该基因片段定向插入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2a(+)中,构建了表达质粒pET-FnBPB-ClFA,并将其转入宿主菌BL21(DE3)。SDS-PAGE分析表明,在1mmol/L IPTG诱导下,在51ku处出现了与目的蛋白一致的外源蛋白带。Western-blot分析表明,所表达的蛋白与目的蛋白一致。上述结果表明,该融合基因在原核细胞中成功表达。  相似文献   
925.
【裁判要旨】在认定盗窃罪的非法占有目的时,可以通过分析行为人的客观行为,对其主观目的进行推定;行为人针对同一被害人的同一犯罪对象所实施的数犯罪行为,如具有牵连或吸收等关系时,应适用牵连犯或吸收犯的处罚规则以一罪定罪处罚。  相似文献   
926.
李勇 《人民检察》2011,(5):68-69
我国刑法学理论虽然直接继受于前苏联,但是,一方面,前苏联刑法理论的基本构造来源于德国;另一方面,近年来同为大陆法系的我国刑法学对德、日刑法理论进行了大量的引入,刑法学知识正经历着从苏俄刑法学向德日刑法学的转向。①因此,德、日刑法学对当今我国刑法学具有重要的  相似文献   
927.
调解优先的司法政策并不意味着调解万能,其意义在于进一步促进调解在民事诉讼中的作用,并适应社会需求,在刑事、行政领域引进协商性因素。在民事诉讼中,调解优先符合私法自治原则,当事人处分权优先于公共利益考量,除法律明确禁止或限制的情形外,调解与协商和解是当事人的权利,也是法官的义务和责任,一般不能因公共利益而否定或限制调解。我国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制度制约、当事人处分权与法院职权的结合、相应的救济机制等,可以保证调解的正当性和效益。同时,诉讼调解必然以判决作为后盾,调判结合并非选择性安排,而是司法诉讼制度的必然。从实务角度出发,准确把握调判结合的原则和尺度、规避调解风险至关重要。从长远的发展而言,调判结合仍可进一步通过制度创新实现多元功能和价值。  相似文献   
928.
行政犯罪作为犯罪的一种,同时也是一种行政违法行为,具有双重违法性。为有效地惩处行政犯罪,其惩罚机制也有其特殊性。我国目前针对行政犯采用的是一种依附性的立法模式,就是有关于行政犯的基本罪状和法定刑都是在刑法典或刑法单行法规中规定的,只是在处罚罚则中对追究刑事责任做出笼统的宣告式表述,这种模式下激发成文法体制下刑法条文的机械化与行政法规灵活性之间的矛盾。针对我国的实际情况,笔者提出独立性的散在型立法方式,即坚持刑法典总则的原则性指导,在行政法律中设置具有独立罪名和法定刑的法律规范。这样有关行政犯的规定就可以不依附于任何其他的法律,直接依据该法规认定行政犯具体罪行的内容,有利于保持刑法相对稳定性的同时兼顾社会生活的发展与变化。  相似文献   
929.
刑法中的共同正犯,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实施刑法分则所规定的犯罪构成客观方面行为的犯罪形态。在身份犯的场合,应结合身份犯理论,探讨刑法理论与司法实务中身份犯与共同正犯的关系,具体包括有身份者联合且共同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构成共同正犯,有身份者联合但并未利用共同职务上的便利是否构成共同正犯,无身份者与有身份者能否构成纯正身份犯的共同正犯以及无身份者与有身份者共同实施犯罪行为性质的认定。以此推动刑法理论关于共犯与身份问题的研究,促进司法实务中相关问题的合理解决,得出符合正义理念实质要求的结论。  相似文献   
930.
赵肖章 《法制与社会》2011,(11):263-264
持有型犯罪不同于作为或不作为犯罪,它是一种具有独立行为方式的犯罪类型。由于尚未造成任何法益的实际损害或危险状态,持有型犯罪因而是一种"抽象危险犯"。我国刑法分则规定的持有型犯罪包括涉及假币、枪支弹药、毒品等管制物品或限制流通物品的犯罪,不包括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是纯正的不作为犯罪。刑法对持有型犯罪的规定体现了国家刑罚权的扩张,对持有型犯罪的刑罚设置应当谨慎,应当体现现代刑法理论中的轻刑化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