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240篇
  免费   74篇
  国内免费   74篇
各国政治   113篇
工人农民   199篇
世界政治   864篇
外交国际关系   162篇
法律   5000篇
中国共产党   3824篇
中国政治   6084篇
政治理论   2081篇
综合类   4061篇
  2024年   86篇
  2023年   405篇
  2022年   478篇
  2021年   519篇
  2020年   542篇
  2019年   471篇
  2018年   162篇
  2017年   307篇
  2016年   483篇
  2015年   882篇
  2014年   2077篇
  2013年   2226篇
  2012年   2053篇
  2011年   1990篇
  2010年   1956篇
  2009年   1643篇
  2008年   1399篇
  2007年   1114篇
  2006年   856篇
  2005年   645篇
  2004年   549篇
  2003年   488篇
  2002年   438篇
  2001年   346篇
  2000年   220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科技造就了虚拟世界,媒介化生存逐渐成为人们的另一种生活状态。部分青少年在高频度使用网络过程中产生了“网络疾病”等一些社会问题。全社会应给予广泛关注。建议通过加强青少年的媒介素养教育来帮助青少年科学健康地使用网络。  相似文献   
12.
浅谈网络歌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互联网络的普及和发展,网络歌曲已成为流行歌曲的新形式,并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网络歌曲已形成自己的代表作品、代表歌手和独有的艺术风格;网络歌曲的流行使我们认识到要高度重视互联网络对音乐的重要影响,要加强对网络音乐的管理;同时证明音乐创作必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和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13.
“和谐社会”提出的意义及其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本刊之约,邓伟志先生撰写了《论和谐社会》一文。因版面所限,本刊分两期选登其中主要内容:《和谐社会提出的意义及其内涵》,《建设和谐社会的要点》供读者参阅。邓伟志先生1938年生,安徽萧县人,现为上海大学社会学系教授、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全国政协常委、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决策咨询专家,他出版了《我的社会观》、《我的家庭观》等二十余部著作。  相似文献   
14.
随着国际互联网的飞速发展 ,网络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日益广泛、深刻 ,文章阐述了由此产生的网络生态危机、危机形成的原因以及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5.
风中芦苇     
余杰 《中国律师》2002,(10):84-84
我在网络上看到一份女学者高瞻的研究报告,报告显示,中国的自杀比例是千分之零点二二,是美国千分之零点一一的两倍,也大大高于世界平均比例千分之零点一六。在这个数字中,大多数的自杀者是妇女,而且是农村妇女。湖北省同济医科大学也进行了一项深入的调查。他们收集了湖北省麻城地区近年来数百起农村妇女自杀的案例,经过分析得出的结果让人震惊:虽然近二十年来中国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农村妇女所承受的生理和心理压力并没有明显的缓解。无论是国家政策还是“乡规民约”,无论是婚恋过程还是家庭生活,各个层面都存在着对女性的严…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网络成瘾发生率呈迅速上升的趋势,而未成年人正在成为“网瘾”的重点人群。沉迷于网络的未成年人如果没有受到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就可能出现不良的行为,甚至走向犯罪的道路。本文从心理学、社会学的角度探讨了少年出现网络成瘾的心理过程及原因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经过两年的 发展建设,数宇北京信息亭最近全新推出第三 版。至此,617台数字信息亭覆盖了首都11个区 9大行业主要的公共场所和交通干道,分布广泛 的数字媒体网络格局基本成型。 数字信息亭通过整合信息资源,可免费为 公众提供安全便捷的衣食住行娱购等日常生活必 要信息。作为数字奥运的重点工程和北京信息 化建设的基础设施,它让普通百姓切实享受到  相似文献   
18.
对构建网络道德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今 ,因特网(Internet)已进入了我们的生活 ,对现实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影响 ,一种崭新的社会生活形式———“网络社会”生活正在向我们走来。作为调节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道德 ,是一定社会经济基础和社会生活的反映 ,是在特定的人类交往活动中形成并随着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而变化的。根据唯物史观“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 ,“网络社会”自然也应该具有自己的道德。本文试图跳出“纯”技术的视界 ,对构建网络道德进行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当前高校传统图书馆建设的弊端分析入手,从高校网络建设的利弊分析和扬长避短、趋利避害着眼,论述了如何经济可行地在信息化社会将高校图书馆与高校网络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适应信息社会潮流,开展互动式教学,提高办学层次,在市场经济和教育产业化条件下,创造规模效益式的办学优势。  相似文献   
20.
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文化背景下的教学新走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祖祥 《前沿》2002,(8):96-99
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文化的发展 ,使教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生“转型” ,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时空、教学过程、师生关系等各个要素将出现质的转向 ,并具有前所未有的品格 ,呈现信息时代的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