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世界政治   14篇
法律   39篇
中国共产党   35篇
中国政治   61篇
政治理论   34篇
综合类   34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在美德神殿里,正义占据着特殊地位。对于古人来说,它经常被视为能够支配其他美德的总体性美德。对于柏拉图,正义拥有确定无疑的支配一切的地位。他在其著名论著《理想国》中告诉我们,一个正义的人是这样的:在他身上,灵魂的三个部分  相似文献   
72.
人类对于正义及其标准的探讨由来已久,不过,在当代社会中最具影响的正义理论莫过于罗尔斯的正义理论。从《正义论》到《政治自由主义》,罗尔斯在对古典功利主义正义观批判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两大正义原则的正义理论。文章高度评价了罗尔斯正义理论的突破意义,同时也指出了它受到新自由主义和社群主义的挑战,为克服自身理论的局限性,罗尔斯对《正义论》作了反思与修正,在《政治自由主义》中进一步发展、完善自身的正义理论。  相似文献   
73.
陈红英 《思想战线》2006,32(4):38-42
罗尔斯在万民法中提出了作为"人民社会的公平正义",由于他是站在以西方价值为标准的政治自由主义立场上,所以,万民法不为国际社会所普遍接受,是一种"现实乌托邦".而他的学生托马斯·博格等人试图突破罗尔斯万民法的局限性,提出并构建全球正义的设想,但基于政治的多元性、文化的差异性和价值的多样性的事实,全球正义缺乏其实现的现实基础,因而只是一种虚幻的乌托邦.  相似文献   
74.
在“上帝死了”之后,人类社会进入到一个韦伯所言之诸神与诸魔的时期,这一时期的基本特点是一个人所认定的“神”在他人眼中很可能是“魔”。这使得对法之合法性基础的证成变得比较困难——至少,早期那种独断论式的合法性理论已经不能满足这个价值多元时代的需求。在这一背景下,以罗尔斯、哈贝马斯等为首的一批学者创设了一种程序论理论,对多元时期的法之合法性问题予以了强有力的回应。  相似文献   
75.
罗尔斯《正义论》的发表,标志着西方政治哲学的主题从自由转为了平等,他认为正义意味着平等。正义和平等是法律的基本价值追求和目标,从法哲学角度上探讨罗尔斯的正义平等观,对于我国法制化建设、构建和谐社会以及应对金融危机,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6.
女性分配正义问题是女性生存论域中的重要问题,是女性获得平等的社会权和政治权的基础,无论就历史还是现实而言,它都是人类文化史和制度史上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马克思、罗尔斯、诺奇克、当代女性主义、阿玛蒂亚·森等就该问题提供了各自的理论思考和基本视点。以此为基础,我们对建国以来中国女性分配正义的制度基础和实践变迁进行了初步探索,以此说明女性分配正义论域在现代中国社会转型中的一些基础问题及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77.
罗尔斯对其理论的证明方法除了熟知的契约论以外,还诉诸了一种反思平衡的方法。为了避免契约论成为一种循环论证,他把契约论的基础建立在对直觉的反思平衡之上。通过契约论和反思平衡的结合,罗尔斯解决了契约论方法的不足,也为契约论方法提供了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78.
在效率与公平的问题上,新制度主义与罗尔斯代表了两种不同的解决方案。新制度主义认为,有效地保障私有产权制度将会带来效率,但是,公平问题影响效率又是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因而,新制度主义走向了对意识形态的求助,认为意识形态如果能够使人们接受现存制度是公平的,就不会因公平问题而影响到效率。与新制度主义不同,罗尔斯提出的"作为公平的正义"原则通过设定"无知之幕"下的个人选择而在理论上解决了公平问题,从而为效率的实现扫清了障碍。但是,罗尔斯的证明仅限于理论,对于20世纪社会治理的实践却鲜有影响。  相似文献   
79.
熊培云 《南风窗》2007,(23):94-96
黄万盛先生是哈佛大学燕京学社的研究员、著名学者,也是《革命不是原罪》一书的作者。2007年10月,本刊记者在第二届中欧论坛期间,与黄万盛先生数次长谈。所涉话题与中国今日社会转型及思想交锋关系甚密,故而以对话形式整理成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80.
李敏  赵勇 《理论文萃》2006,(1):15-20
本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政治学研究中十分引人注目的现象是规范理论研究的复兴。一大批观点各异的政治哲学家们脱颖而出,其中最重要的莫过于新自由主义的罗尔斯和诺齐克。作为新自由主义旗手的罗尔斯于1971年发表了其传世之作《正义论》,这一著作同时在哲学、伦理学、政治学领域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它被公认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政治哲学最重要的文献。罗尔斯的理论受到了其哈佛大学同事诺齐克的强烈抨击,诺齐克于1974年发表《无政府、国家和乌托邦》一书,两人开始了长期的政治哲学对话,构成了当代政治哲学中独特的风景。本文对两人建立在正义基础上的国家学说进行分析,将两位大师的国家观进行综合对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