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42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6篇
各国政治   12篇
工人农民   13篇
世界政治   66篇
外交国际关系   51篇
法律   964篇
中国共产党   349篇
中国政治   767篇
政治理论   227篇
综合类   55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97篇
  2014年   217篇
  2013年   227篇
  2012年   235篇
  2011年   243篇
  2010年   294篇
  2009年   218篇
  2008年   278篇
  2007年   217篇
  2006年   179篇
  2005年   131篇
  2004年   115篇
  2003年   79篇
  2002年   79篇
  2001年   56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教育公平,是教育现代化的基本要求,体现着社会主义的内在价值追求。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采取了多种措施推进教育公平。1977至1991年,教育公平状况随改革开放的步伐不断得到改善,在恢复高考和考试制度,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建立贫困学生资助体系,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特殊教育、成人教育等方面取得显著进步。1992至2002年,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教育规模迅速扩大,增加了各级各类教育机会,但同时也出现了城乡、区域、学校之间教育差距拉大的状况。党和政府通过采取加大政策倾斜和贫困学生资助力度等措施,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些问题。2003至2011年,教育公平逐步成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的主要议题,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完善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缩小教育区域差异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战略位置,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把教育公平上升到法律层面,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进一步缩小教育区域差距,使贫困地区学生和困难群体享受到同等优质教育资源,保障人人都享有公平接受高品质教育的权利。改革开放40年中国共产党推进教育公平的历史经验表明,推进教育公平,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要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要坚持在发展中解决出现的各种问题。  相似文献   
102.
王法 《当代贵州》2018,(42):16-17
江口县民生建设有成效,对劳动能力欠缺人群采取集中兜底,让老人开心、子女放心:不断加大投入,推进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快速发展,江口教育正在发生蝶变。江口县围绕精准脱贫,以敬老院和农村互助幸福院为依托,采取集中兜底方式,实现农村兜底对象精准脱贫、稳定脱贫、同步小康,有效破解农村兜底对象稳定脱贫难题。与此同时,深入实施“581”教育均衡发展工程,不断加大投入,推进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03.
公平与效率的均衡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可以构建公平效率理论模型和公平效益决策模型,从社会福利最大化来把握公平与效率的“度”,解析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历史背景下我国提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政策的合理性。目前公平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制约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必须以更大力度解决公平问题。  相似文献   
104.
任何权力机构(首先是国家政权)和社会组织。必须按照其各种不同的构成成份的均衡比例产生,否则就会失去民主性.由某种成份独占统治地位,构成对其他成份和社会的不公平不公正的威胁。此点对国家汇聚民意、进行立法和决策的权力机关更是如此。  相似文献   
105.
实质的刑法解释论之确立与展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苏彩霞 《法学研究》2007,29(2):38-52
在刑法的解释与适用上,存在着形式的刑法解释论与实质的刑法解释论之争。形式的刑法解释论主张对刑罚法规进行字面的、形式的、逻辑的解释,实质的刑法解释论主张对刑罚法规进行实质的、价值的、合目的的解释。实质的刑法解释论是对形式的刑法解释论的扬弃,它不仅与刑法规范的特点、结构、内容相一致,具有方法论意义上的合理性,而且满足了我国刑事法治目标与罪刑法定原则兼具形式侧面与实质侧面的要求,适应了我国犯罪概念与犯罪构成体系形式与实质相统一的特点,具有优越的合理性。我国刑法应确立与贯彻实质的刑法解释论立场。  相似文献   
106.
利益分化、社会利益的多元化以及多元利益表达的需求与利益表达渠道的不完善相冲突,使各利益群体之间的利益矛盾和利益差距不断扩大,社会不公平的现象不断发生。要防范社会利益继续分化,保障社会公平,必须建立一整套完善的利益均衡机制才能实现,这应当包括利益表达机制、利益博弈机制、利益疏导机制、利益调节机制以及利益保障机制等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7.
对于制作并出售网游外挂的行为,无罪说所持的大前提并不准确——相对的罪刑法定原则提倡刑法解释;"有利于被告人"原则不能成为刑法解释中的霸王条款;和谐社会强调的也不是一味的刑法谦抑而是宽严相济——因而不应为我们所采纳。该行为符合犯罪特征,应当予以刑事规制。  相似文献   
108.
我国现行刑法规定,共同过失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在司法实践中,部分法院对共同过失行为却运用了共同犯罪中的"部分行为,全部责任"处罚原则予以判决。故迫切需要对共同过失犯罪进行研究,以期为司法实务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9.
“公共均衡”的提出是为了切实有效地提高现代政府的行政效率,它运用均衡分析方法研究政府行政活动,以经济学的一般均衡概念和公共选择理论为基础,强调保证行政活动内在有效持久的动力应来自行政组织及人员的内在合法利益追求——自利主义而非利他主义。只有在理论上承认行政组织利益的现实存在,才能解决行政动力问题,而解决了动力问题才能真正解决行政效率问题,从根本上确保行政活动的长久高效。行政管理活动需沿着均衡——兼顾政府和民众两方面的轨道,通过利益机制的协调最终实现双赢。  相似文献   
110.
发展作为人类社会的基本价值取向,无疑是世人热切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引起了国内学术界的普遍关注。建国以后,为了国家政治的需要和发展经济的要求,我国对区域经济采取过不同的发展战略。探讨当代发展观演变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本内涵以及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转向与当代发展观演变的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