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82篇
  免费   47篇
各国政治   7篇
工人农民   20篇
世界政治   1111篇
外交国际关系   4篇
法律   1791篇
中国共产党   392篇
中国政治   1425篇
政治理论   143篇
综合类   836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83篇
  2022年   67篇
  2021年   113篇
  2020年   97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61篇
  2015年   122篇
  2014年   385篇
  2013年   482篇
  2012年   428篇
  2011年   449篇
  2010年   451篇
  2009年   491篇
  2008年   472篇
  2007年   382篇
  2006年   392篇
  2005年   320篇
  2004年   351篇
  2003年   122篇
  2002年   99篇
  2001年   101篇
  2000年   110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未成年人重新犯罪作为社会犯罪的一个组成部分,其产生的原因,与社会经济、政治及文化的发展,与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具体情况是紧密相联的.目前导致受过刑事处罚的未成年人重新犯罪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132.
目前,社会调查报告主要局限于审查起诉和审判阶段,内容也仅限于未成年被告人在社区的表现情况、学校或单位的学习、工作情况及家庭生活情况等,对调查报告的适用规则、流程等也未有明确规定.建议将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社会调查工作前移至案件的侦查阶段,并在立法层面明确社会调查报告的具体运用规则.  相似文献   
133.
俗话说,一失足成千古恨,尤其对于未成年人犯罪来说,就更是悔恨终生的事了。应该说,做好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工作,对于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辽宁省检察机关始终坚持对未成年人犯罪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教育方针和“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贯彻落实“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抓住一切时机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做好教育挽救工作,从中积累了不少先进经验和做法。  相似文献   
134.
《廉政瞭望》2013,(13):71-71
近来,侵害未成年人的刑事案件频发,如何保护耒成年人成为热点话题。其实,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们的民事侵权行为并不少见。我国诸多法律、法规都对未成年人做出了特殊保护规定。让孩子远离犯罪分子的伤害固然是首要的,维护他们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的合法权益同样重要。  相似文献   
135.
《江淮法治》2013,(18):54-54
不久前,俄罗斯联邦委员会(议会上院)审议通过了两项同性恋限制法案:禁止在未成年人中传播非传统性关系的信息:禁止外国同性伴侣或同性恋合法化国家的单身人士收养俄罗斯儿童。上述法案待俄总统签署后可生效。通过的禁止同性恋宣传的行政法案规定,凡通过大众传媒、互联网及病毒广告等各种方式传播同性恋内容者,对个  相似文献   
136.
梁冰心 《法制与社会》2013,(34):255-256
女性和未成年人作为较为特殊的群体,其犯罪和被侵害都具有其自身的特点,本文从女性和未成年人作为犯罪主体及犯罪对象为切入点,通过分析两者的特点和成因,提出建议和对策,从而更好地保护女性和未成年人.  相似文献   
137.
《中国民政》2013,(3):F0003-F0003
近年来,湖南省扎实推进救助管理规范化建设,工作机制不断健全,部门配合日趋密切,救助服务更加规范,提前实现了城市街面基本无潇良未成年人的工作目标。着力探索流浪未成年人保护教育机制,  相似文献   
138.
大众传媒作为承载和传播信息的工具,使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不断扩展,效率也不断提高,日益成为人们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大众传媒所传播的信息,既包含着大量的健康有益的东西,也存在不少消极有害的信息。因此,我们要全面认识大众传媒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影响,既要看到传媒的宣传激励、警告抑制、教育预防等积极作用,也要看到传媒刺激未成年人犯罪欲望、为实施犯罪提供便利等消极影响,并通过发扬积极影响、抑制消极影响达到预防和控制未成年人犯罪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9.
2010年10月15日16时许,犯罪嫌疑人潘甲(未成年人)与潘乙(未成年人、已判决)、潘戊(未成年人、另案处理)在三都县XX乡赶场时,在XX乡政府门口"逗"三都县XX镇X村的女青年陆M、陆N玩时,与陆M、陆N同家族的XX镇某村的陆甲、陆乙、  相似文献   
140.
<正>【主题导引】心理学对于人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更好地培养、教育各种人才,提高与改进社会各方面的工作,以及提高学习、工作和生产效率等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未成年人犯罪,我国一贯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重在对其进行教育、感化和挽救,纠正其行为和心理偏差,使其不致重新犯罪,尽快融入社会。而对该原则的倡导和贯彻,实际上就要求我们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