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7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7篇
各国政治   13篇
工人农民   10篇
世界政治   20篇
外交国际关系   19篇
法律   78篇
中国共产党   230篇
中国政治   491篇
政治理论   110篇
综合类   19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87篇
  2013年   70篇
  2012年   91篇
  2011年   95篇
  2010年   90篇
  2009年   78篇
  2008年   78篇
  2007年   76篇
  2006年   76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胡锦涛总书记在2010年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是一篇从全局和战略高度论述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工人阶级的历史地位和重要作用的光辉文献,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工人阶级和劳动群众的高度重视,对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的亲切关怀,对工会组织和工会工作的殷切希望。  相似文献   
112.
文中阐述了IT产品设计中透明风格的美学意义,探讨了透明风格的社会审美心理,分析了透明风格形成的美学、社会方面的因素。  相似文献   
113.
巴尔塔萨是当代欧洲著名的文化神学家,他坎坷而传奇的一生中,写出了卷帙浩繁的著作,尤以神学美学思想为最重要核心。他从小接受了良好的音乐教育,尤其对莫扎特音乐的挚爱,对他的美学思想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他将真理与交响乐相连,将音乐与人文精神很好的融合在了一起,成为他思想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4.
长久以来,人们一直宣称马克思主义美学明确主张劳动创造了美,好像这是一个早已经成为常识的真理了。但事实果真如此么?此话确实出自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即《巴黎手稿》,但这并不真是马克思的观点,而是断章取义的成果。请看马克思说这句话的前后文:国民经济学  相似文献   
115.
朱洁 《理论月刊》2009,(6):139-141
张衡是我国东汉中期的通博之才,张衡的美学思想,表现为儒、道文化影响下的求真、尚俭、"中才截然"的"和谐"美学观.这些思想出现在他的文学、绘画作品之中,更深刻地反映在他的造物过程中.本文主要通过对张衡的美学思想与造物活动相关部分的思想研究,以期对当代的设计实践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6.
鲁迅是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革命家,鲁迅的哲学思想不仅体现在其杂文和散文诗<野草>中,还零散地存在于他的小说<伤逝>中.本文将从文化哲学、生存哲学以及哲学美学等角度探寻其哲学内涵以及其在当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7.
古风 《思想战线》2001,27(6):63-66
意境与当代审美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近代学者梁启超和王国维的努力,完成了意境由近代向现代的转换,进而成为当代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在当代美学体系的建构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二是意境在当代审美实践中得到广泛运用,对于进一步开发和利用传统美学资源具有示范意义.  相似文献   
118.
本文通过对有关美学、艺术和艺术学的研究成果加以回顾和梳理 ,首先从几个基本概念的厘定切入 ,提出了关于“艺术美学”的基本看法。作者认为“艺术美学”应当包含四个层面 ,即 :艺术美的文化哲学研究、艺术实践之美学思考、审美文化学意义上的艺术价值理论和中国艺术文化的基础性研究。  相似文献   
119.
杜学峰 《政府法制》2010,(22):48-48
清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在李鸿章等人的赞助下,第一批留美学童乘坐轮船,浮海而去。八九年后,他们回到中国。李鸿章认识到他们在美国所受教育的价值,将许多人安置在自己手下,有的去了天津的水师学堂和鱼雷学堂,有的进了电报学堂,有的被送到开平煤矿。这些留美学童年纪甚轻,当时尚未成为李鸿章幕府中的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20.
民族的生命力说到底来源于文化的生命力。从审美的角度对中国文化进行审视,我们不难发现审美精神不仅渗透在以儒、道、佛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意识形态领域,而且集中体现在汉字这一具有独特美学魅力的传播工具上,甚至在近代中国多灾多难的历史进程中,都会积极而有效地发挥作用,唤醒人性的自觉,推动文化的发展,最终凝聚成中国文化的生命本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