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58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12篇
各国政治   41篇
工人农民   12篇
世界政治   68篇
外交国际关系   91篇
法律   366篇
中国共产党   789篇
中国政治   1126篇
政治理论   404篇
综合类   703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68篇
  2022年   65篇
  2021年   64篇
  2020年   71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53篇
  2016年   61篇
  2015年   132篇
  2014年   314篇
  2013年   325篇
  2012年   361篇
  2011年   330篇
  2010年   310篇
  2009年   253篇
  2008年   261篇
  2007年   196篇
  2006年   205篇
  2005年   147篇
  2004年   94篇
  2003年   67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多媒体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允许学习者和学习材料进行互动 ,互动的优越性在于其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减轻认知负荷 ,促进认知建构。在设计互动多媒体学习材料中 ,要考虑到学习者的年龄、性别和学习经验。  相似文献   
22.
本文对英语课堂语言互动交流的教学策略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3.
陈丽 《唯实》2005,(7):59-61
对中国而言,良性政治互动的条件之一,是公众如何广泛获得信息,并将自己的愿望和需要通过一定的途径反映出来。互联网的发展为中国的政治互动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并对中国的政治互动产生多方面的影响,包括积极的和消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4.
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涉及多方面因素,思想政治教育是其重要条件之一。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运行和发展是互动的,它能为社会运行起到导向作用、保证作用和提供精神动力的作用。通过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整合、内容整合、方法整合及资源整合,能有效促进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5.
文章对互动式教学法从概念、特点、基本形式、对教师和同学要求等进行了全面分析,提出了应用互动式教学法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26.
全国第12次高校党建工作会议提出:各地教育部门和高校要邀请当地主要领导给高校师生作形势报告。2005年4月28日上午,自治区党委副书记李纪恒到广西大学,用生动活泼的事例、妙趣横生的语言,就“广西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形势如何?”以及“青年学生应该以什么样的方式报效祖国?”等问题与驻邕高校的1000多名大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并由此拉开了广西青年学生百场报告会的序幕。  相似文献   
27.
在社区警务理念中,社会犯罪问题的根本解决不是靠着外部动员的某些活动就能实 现的某种附加的东西,而必须依赖于社区居民在共同参与、共同管理并共同享有整体利益的过程 中所形成的一种深层次认同。这种认同和社区民警与社区居民的角色意识的形成应当是同步的、 互进的、共生的。社区警务宗旨的实现与社区警务活动中明确的角色意识、社区意识及有效的角 色互动密切相关,要达到社区警务“人人为警”的理想,既取决于社区警察准确的角色定位,也有赖 于社区居民的主动性参与。  相似文献   
28.
我们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要形成一个持续性的学习型社会体系。国有银行是社会整体系统中的一个系统,当然需要把国有银行建成一个持续性的学习型国有银行,从而使国有银行获得和保持不竭的创新有力。国有银行这种创新能力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业务、技术创新能力,使国有银行保持强劲持久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29.
林澍 《长白学刊》2004,(5):45-48
从经济视域对私有财产入宪的洞幽烛微、探赜索隐对传统理论具有创新作用,必将进一步推动和完善现代产权制度,促使经济主体在"耦合"中从自我走向协同,是实现公有产权的阶梯.正确把握私有财产入宪的价值坐标体系及其优化模式,必将重新书写中国版的政治经济学.  相似文献   
30.
“诠释学”或者“阐释学”(Hermeneutics)是思想方法上非常重要的进展 ,它的诠释与“成像”、对话与沟通、诠释循环与过度诠释、互动认知与双向诠释等主要原则 ,对比较文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它要求首先了解对方 ,然后从对方的角度和视野来观察和进一步了解自己 ,使双方对自己和对方都有了新的认识。重视从“他者”反观自身的理论逐渐为广大理论界所接受。一些非汉学家的理论家开始以一种“非中心论”的心态来探讨西方和非西方文化 ,并以此为基础建构新的理论 ,就从根本上动摇了西方中心论的基石。比较文学和比较文化研究迅速突破了封闭的西方文化体系 ,进入西方文化与非西方文化相互参照的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