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2篇
法律   7篇
中国共产党   4篇
中国政治   16篇
政治理论   4篇
综合类   1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日本女子教育初期主要是以培养"贤妻良母"为目标的传统人文教育.随着"男女平等"思想被引入日本社会,日本女子高等教育便以其特有的方式悄然改变日本女性在社会、家庭、工作中的地位.不同时期的日本高等教育对日本女子职业性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32.
赵静 《学理论》2010,(18):289-290
针对当前五年制高职英语专业口语教学所使用教材脱离学生实际、与学生语言能力范围不符的实际,认为迫切需要探索、编写适用于五年制高职英语专业学生的口语教材。教材除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外,应针对五年制高职英语专业学生的实际,突出适用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33.
2008年11月14日,"性别分层与劳动力市场研讨会"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会议室召开。会议发布了"劳动力市场的性别不平等:职业性别分割与两性收入差距"项目的主要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34.
警察的手指     
朱宗保 《江淮法治》2013,(18):23-23
丰子恺老先生的《手指》一文中写到:“我们每个人,都随时随地随身带着十根手指,永不离身。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在风趣幽默的字里行间游走,我突然联想到警察那带有浓烈职业性的手指,一静一动之间竟也是极富内涵。竖起大拇指.意味着表扬或认可。  相似文献   
35.
徐建国 《思想战线》2008,34(1):133-134
现代口译的教学、研究和职业化起源于20世纪的欧洲.1919年的"巴黎和会"被口译界广泛认为是现代口译的起始里程碑.口译从此从随机性--随便在周围找个懂点外语的人来充当翻译,转变到职业性--以掌握专门口译技能的人为国际组织和事务服务.①随着口译作为一种专门职业的确立,在教育界也以一种专业的形式出现了.欧洲诞生了专门从事口译专业教学的院系和学校.到20世纪4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纽伦堡审判和紧接着成立的联合国最终确立了口译作为一种专门职业的国际地位.在欧洲以及全球很多发达国家中,口译教学也在20世纪的50年代逐渐确立了独立学科的地位.  相似文献   
36.
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及其定位决定了产学合作是其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举办高等职业教育伴随着专业设置与调整的必然过程。产学结合是高职教育专业职业性原则的本质要求。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体现的正是举办高等职业教育所必然伴随的专业设置与调整的过程。专业设置与调整是产学合作深度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37.
作为社会法治相关职业的"司法鉴定"有相对明确的职业指向,司法鉴定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反映其特征,体现"职业性"。从技术技能方面看,司法鉴定职业教育所培养的技术技能人才更多地体现在对工作过程有关的功能知识以及工作方案和设计性质内容的掌握,是具备实践智慧的专家。从"高等性"角度看,以教育层次中的教育类型为视角,司法鉴定高等职业教育强调的通过类似于"学徒制"等独特培养环节,通过产学双向深度结合的平台,帮助他们在与职业实践一致的行动体系之中、在真实反映职业复杂情景之中形成技术技能;以教育类型中的教育层次为视角,可以根据高等职业教育专科、本科以及研究生人才培养目标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构建起司法鉴定高等职业教育的体系,着力体现司法鉴定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之间、职业教育与学术教育之间的有机衔接。  相似文献   
38.
警察主体的角色具有双重性:作为警察的职业性角色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一般社会性角色。职业性角色规范具有“公”的价值取向,社会性角色规范具有“私”的价值取向,二者之间的冲突是警察主体面临的主要角色冲突。角色冲突能否得以解决是警察主体职业性角色扮演得成功与否的关键之一。消弭冲突的基本思路是加强角色教育,完善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39.
中国传统取士标准非职业性的历史成因与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官僚制度取代世卿世禄制度以后,中国传统社会取士的标准经历了一个由职业性到非职业性的历史发展过程,其中科举取士制度的形成与发展是非职业性最突出的表现。取士标准非职业性的历史成因主要有儒家政治理论的价值取向、考试制度本身的特征、专制政治中官员考核的非社会化以及小农经济条件下社会关系的相对简单等。取士标准的非职业性严重制约着思想文化、政治实践乃至于整个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0.
专业建设具有基础性、系统性、全面性、持久性、复杂性的特点,专业设置问题涉及专业定位与特色、师资队伍结构与建设、科研与教研教改、课程建设与改革、实习实训与职业能力培养、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声誉等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本文拟从专业设置的职业性原则角度,对专业设置的“专”与“业”、专业设置的“入口”与“出口”、专业设置的监控及其课程设置问题谈点滴之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