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8篇
各国政治   1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4篇
法律   10篇
中国共产党   10篇
中国政治   20篇
综合类   32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将人肝癌细胞株(HHCC)细胞和转染β-葡萄糖苷酸酶(βG)基因HHCC细胞体外培养,观察细胞形态结构,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并采用裸鼠脾种植法研究转βG基因HHCC细胞的转移特性;接种后60 d收集转移灶,常规制片,HE染色镜检.结果,转染βG基因HHCC细胞内多见颗粒性物质,微绒毛及突起增多,溶酶体增多,内质网及核糖体丰富,糖元颗粒堆积,某些细胞出现变性、坏死.转染βG基因HHCC和HHCC相比较,其细胞周期发生明显改变,S期细胞增多(P<0.05),G2期细胞减少(P<0.05);裸鼠脾种植后60 d,发现试验组出现广泛转移,在肝、肾、肠系膜淋巴结肉眼可见转移灶,而对照组仅在肝细胞中有个别散在的瘤细胞.试验结果表明,转染βG基因可增强HHCC细胞在裸鼠体内的转移能力.  相似文献   
72.
为探讨乙肝病毒感染与原发性肝癌的关系,我们对1993年1月~1997年12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肝癌(PHC)102例(以下称肝癌组)与慢性乙型肝炎114例(下称乙肝组)有关乙肝病毒感染情况作一对比分析,现报告如下。1对象102例PHC患者均经手术、B超...  相似文献   
73.
以发射β-粒子射线的核素32P-胶体内照射与三氧化二砷(As2O3)联合瘤体内注射,观察对小鼠肝癌肿瘤模型的抗癌作用.结果,32P-胶体联合As2O3的抗肝癌作用明显优于单纯用32P-胶体内照射和单纯用As2O3的效果,表明32P-胶体内照射与As2O3联合应用,对两种治疗方法起到互补作用,提高抑制肿瘤的效果.  相似文献   
74.
肝癌是指发生干肝脏的恶性肿瘤,临床上较为常见.具有起病隐匿、进展迅速,易转移复发.生存期短等特点根据临床表现与医书中的描述.肝癌大概属“肝积”,“黄疽”、“积气”、“懒瘕”.“积聚”.“鼓胀”,“胁痛”等范畴外台秘要日:“心腹积聚瘕癖.块大如盆碗.黄疸.支满上气.时时胸胀”  相似文献   
75.
目的 探究复方守宫散对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CCK-8法检测复方守宫散对HCC细胞系SK-Hep-1和Huh7增殖能力的影响,并基于此将HCC细胞分为对照组和低、中、高浓度组进行后续实验;采用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不同浓度的复方守宫散对HCC细胞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采用q-PCR实验和Western blot实验检测复方守宫散对HCC细胞中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和整合素家族(integrin)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构建NOD/SCID小鼠HCC模型,观察复方守宫散对小鼠体内HCC瘤体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 CCK-8实验结果显示,复方守宫散对HCC细胞的增殖能力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划痕实验及Tr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各浓度的复方守宫散对HCC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有抑制作用,并且存在剂量依赖性;q-PCR实验和Western blot实验结果显示,复方守宫散可以影响EMT和integrin相关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复方守宫散对小鼠体内HCC瘤体生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呈剂量依懒性。结论 复方守宫散对HCC细胞系SK-Hep-1、Huh7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EMT及integrin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76.
目的试用临床受益评价中药治疗晚期肝癌的疗效。方法对1999年1月至2003年12月间连续收住的133例Ⅳ期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临床受益定义为:①Child-Pugh分期和(或)卡氏评分(Karnofsky s performance scoring,KPS)改善(≥20);②上两项稳定并肿瘤大小或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减少25%以上。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用log rank法检验。结果1个周期治疗后患者整体临床受益率为20.3%。中药治疗、中药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和其他治疗的临床受益率分别为22.7%、30.7%和11.9%。患者中位生存率为3.1个月(95%可信区间为1.97~4.23),1年生存率为19.3%。结论中药治疗有效提高了Ⅳ期肝癌患者的临床受益。  相似文献   
77.
目的 通过构建含有重组AFP(recombinant alpha-fetoprotein,rAFP)启动子的携蜂毒素(melittin,Mel)基因的重组腺病毒(adenovirus,Ad),观察感染Ad-rAFP-Mel的HepG2细胞形态学变化.方法 采用倒置显微镜、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Hoechst 33258染色、透射电镜观察Ad-rAFP-Mel作用过的肝癌细胞死亡情况、细胞器的结构变化等形态学变化.结果 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结果显示,随着病毒感染复数的增加和时间的延长,活细胞数量减少;HE染色显示坏死与凋亡并存;Hoechst 33258 染色显示确有凋亡存在;透射电镜证实Ad-rAFP-Mel作用于肝癌细胞后,肝癌细胞凋亡和坏死兼而有之.结论 Ad-rAFP-Mel能够抑制 HepG2 细胞的生长,细胞死亡呈现坏死与凋亡兼有的特征.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讨吴莱萸碱抗肿瘤的作用机制。方法用终浓度为0.1,0.2,0.3μmol/L的吴茱萸碱作用于CBRH7919细胞,同时设不加吴茱萸碱的空白对照组。采用划痕标记染料示踪技术检测各组细胞缝隙连接细胞通讯(gap junctional intercellular communication,GJIC)功能;异硫氰酸荧光素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连接蛋白(connexin,Cx)26、Cx32表达的变化。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吴莱萸碱各浓度组CBRH7919细胞Cx26、Cx32表达显著增加,GJIC功能增强,并呈一定的剂量效应依赖关系。结论吴茱萸碱上调CBRH7919细胞Cx26和Cx32的表达及促进CBRH7919细胞的GJIC功能,可能是其抗肿瘤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