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9篇
各国政治   1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4篇
法律   10篇
中国共产党   10篇
中国政治   20篇
综合类   32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71.
探讨去甲斑蝥素-泊洛沙姆407缓释剂局部注射治疗肝癌的疗效。方法:选择25例原发性肝癌患B超引导下经皮肝穿刺瘤内注射去甲斑蝥素-泊洛沙姆407例释制剂治疗,并与29例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作疗效对照。结果:两组在抑制肿瘤生长,降低AFP水平和延生长存在期等方面并无差别(P〉0.05),而去甲斑蝥素-泊洛沙姆407缓释制剂局部注  相似文献   
72.
目的试用临床受益评价中药治疗晚期肝癌的疗效。方法对1999年1月至2003年12月间连续收住的133例Ⅳ期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临床受益定义为:①Child-Pugh分期和(或)卡氏评分(Karnofsky s performance scoring,KPS)改善(≥20);②上两项稳定并肿瘤大小或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减少25%以上。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用log rank法检验。结果1个周期治疗后患者整体临床受益率为20.3%。中药治疗、中药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和其他治疗的临床受益率分别为22.7%、30.7%和11.9%。患者中位生存率为3.1个月(95%可信区间为1.97~4.23),1年生存率为19.3%。结论中药治疗有效提高了Ⅳ期肝癌患者的临床受益。  相似文献   
73.
目的 研究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皮质醇水平变化的影响因素及中药治疗的机制.方法 按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选取原发性肝癌患者79例和健康人66例,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皮质醇水平,采用多元回归分析的方法观察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皮质醇水平的影响因素;经过中医综合治疗(华蟾素、艾迪或消癌平治疗)14 d后,观察13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  相似文献   
74.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复发的危险因素及与中医体质的关系,为预测和预防肝癌的复发提供依据。方法总结2009年1—12月上海长海医院中医科、介入科收治的109例原发性肝癌术后患者的临床特征,并分析其中医体质分布规律。用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原发性肝癌术后复发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截至2010年4月1日,原发性肝癌术后出现复发患者的年龄、临床分期、肝功能分级、既往饮酒史与未出现复发患者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临床分期、乙型病毒性肝炎病史、阳虚质、血瘀质进行入Cox回归模型。结论年龄、临床分期、乙型病毒性肝炎病史、既往饮酒史是原发性肝癌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阳虚质、血瘀质得分越高的患者,术后出现复发的时间越短。  相似文献   
75.
目的 探究复方守宫散对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CCK-8法检测复方守宫散对HCC细胞系SK-Hep-1和Huh7增殖能力的影响,并基于此将HCC细胞分为对照组和低、中、高浓度组进行后续实验;采用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不同浓度的复方守宫散对HCC细胞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采用q-PCR实验和Western blot实验检测复方守宫散对HCC细胞中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和整合素家族(integrin)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构建NOD/SCID小鼠HCC模型,观察复方守宫散对小鼠体内HCC瘤体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 CCK-8实验结果显示,复方守宫散对HCC细胞的增殖能力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划痕实验及Tr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各浓度的复方守宫散对HCC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有抑制作用,并且存在剂量依赖性;q-PCR实验和Western blot实验结果显示,复方守宫散可以影响EMT和integrin相关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复方守宫散对小鼠体内HCC瘤体生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呈剂量依懒性。结论 复方守宫散对HCC细胞系SK-Hep-1、Huh7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EMT及integrin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76.
原发性肝癌(简称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消化系恶性肿瘤之一.由于该病起病隐匿,进展迅速,早期诊断很困难,就诊时大多数已属中晚期,目前治疗上尚缺乏疗效高且副作用小的手段,平均生存期6个月.我院肿瘤科自1991年11月至1999年11月运用清开灵注射液配合放射性介入疗法治疗肝癌50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7.
目的 通过构建含有重组AFP(recombinant alpha-fetoprotein,rAFP)启动子的携蜂毒素(melittin,Mel)基因的重组腺病毒(adenovirus,Ad),观察感染Ad-rAFP-Mel的HepG2细胞形态学变化.方法 采用倒置显微镜、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Hoechst 33258染色、透射电镜观察Ad-rAFP-Mel作用过的肝癌细胞死亡情况、细胞器的结构变化等形态学变化.结果 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结果显示,随着病毒感染复数的增加和时间的延长,活细胞数量减少;HE染色显示坏死与凋亡并存;Hoechst 33258 染色显示确有凋亡存在;透射电镜证实Ad-rAFP-Mel作用于肝癌细胞后,肝癌细胞凋亡和坏死兼而有之.结论 Ad-rAFP-Mel能够抑制 HepG2 细胞的生长,细胞死亡呈现坏死与凋亡兼有的特征.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讨吴莱萸碱抗肿瘤的作用机制。方法用终浓度为0.1,0.2,0.3μmol/L的吴茱萸碱作用于CBRH7919细胞,同时设不加吴茱萸碱的空白对照组。采用划痕标记染料示踪技术检测各组细胞缝隙连接细胞通讯(gap junctional intercellular communication,GJIC)功能;异硫氰酸荧光素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连接蛋白(connexin,Cx)26、Cx32表达的变化。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吴莱萸碱各浓度组CBRH7919细胞Cx26、Cx32表达显著增加,GJIC功能增强,并呈一定的剂量效应依赖关系。结论吴茱萸碱上调CBRH7919细胞Cx26和Cx32的表达及促进CBRH7919细胞的GJIC功能,可能是其抗肿瘤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