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15篇
  免费   197篇
  国内免费   34篇
各国政治   100篇
工人农民   51篇
世界政治   336篇
外交国际关系   238篇
法律   3392篇
中国共产党   1241篇
中国政治   2328篇
政治理论   894篇
综合类   2066篇
  2024年   50篇
  2023年   209篇
  2022年   249篇
  2021年   308篇
  2020年   302篇
  2019年   222篇
  2018年   80篇
  2017年   149篇
  2016年   202篇
  2015年   376篇
  2014年   864篇
  2013年   678篇
  2012年   793篇
  2011年   742篇
  2010年   755篇
  2009年   736篇
  2008年   816篇
  2007年   669篇
  2006年   494篇
  2005年   451篇
  2004年   328篇
  2003年   315篇
  2002年   252篇
  2001年   213篇
  2000年   176篇
  1999年   57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刑罚威慑的功利价值,是指刑罚威慑功能的发挥在实现刑罚目的方面所具有的有用性。这一问 题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刑罚威慑的功利价值的指向问题,即刑罚威慑的功利价值是以刑罚目的的实 现为价值内涵的;二是刑罚威慑的功利价值的外在表现问题,即刑罚威慑的功利价值表现在哪些方面。本文 认为,刑罚威慑在实现刑罚预防犯罪的功利价值方面具有廉价性的特点,它理应受到现代刑事立法和刑事司 法的充分重视。  相似文献   
112.
回应性政府:构建和谐社会对政府治理模式的必然要求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回应性政府”在新公共管理理念中居于主要地位。它提倡以公众为服务的核心,积极回应公众需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能离开政府对社会的管理活动,也就意味着加强与改善政府治理模式有利于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回应性政府作为一种具有代表性的新的政府治理模式,与和谐社会对政府治理模式的要求相吻合。  相似文献   
113.
推进男女两性平等协调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妇运》2005,(7):1-1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部署了经济建设、政冶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总体布局,体现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一步丰富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容,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坚实、更完善的理论基础。和谐社会战略部署的提出,对妇联组织牢牢把握大局,推进新世纪新阶段妇女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14.
对我国食品召回制度有关问题的立法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悦 《河北法学》2008,26(3):91-95
食品召回制度是消除缺陷食品危害风险的制度。实施食品召回制度的目的是要及时收回缺陷食品,避免进入流通领域的缺陷食品损害消费者人身安全的事件发生或扩大,维护消费者利益。采用比较法的方法,通过比较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及我国上海缺陷食品召回的有关规定,就建立我国食品召回制度所涉及的主要问题提出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15.
张谛  汪亮 《理论导刊》2007,(8):101-103
高校在对学生实施开除学籍的处分中,高校是法律法规的授权组织,具有行政主体资格,与学生之间形成的是外部行政法律关系。学生对高校给予的开除学籍处分不服的,可以提起诉讼,即高校处分权具有可诉性。  相似文献   
116.
刑事诉讼中“严禁刑讯逼供行为”的规定并没有在具体的证据规则设计和程序设定上得到回应。要在程序上治理刑讯逼供行为,应当在程序上建立起“自律性”制度,规定程序性违法的“刑讯逼供”实行举证责任倒置,同时引进“他律性”措施配套,以遏制刑讯逼供行为。  相似文献   
117.
最高法研究室对“申付强诈骗案”的电话答复是针对特定个案裁判的处理,该答复不能适用于所有的诈骗案件。行为人在案发前退还部分或全部诈骗款物的行为,本质上是犯罪既遂后的认罪悔罪表现,不应影响入罪评判环节的“可罚性”判断,只应影响刑罚裁量环节的“需罚性”决断。司法实践不能为规避事实认定中的非法占有故意问题与规范评价中的诈骗数额确定疑难,对退还的诈骗数额采取绝对扣减的做法,而应结合个案答复的法律要旨和有关诈骗案件办理的司法解释规定,区分不同款物的返还情况和可能出现的法律处理结果,在保证刑法严肃性和刑事追究的前提下,妥善处理个案中法律适用的“可罚性”判断与“需罚性”裁量。  相似文献   
118.
陈朝鲜 《理论月刊》2007,(9):118-121
陶渊明辞官归隐历来备受世人关注。本文拟从他的心性入手去探讨这一话题,指出性真是陶渊明归隐田园的必然,心善是陶渊明归隐田园的基础。正是由于这二者,陶渊明在归隐后实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以及个体的生命与心灵之间的和谐这三者的完美统一,从而领会到田园生活的闲情逸趣、自得之乐,进而成就了其至善至美的人格。  相似文献   
119.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间性转向问题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间性转向是指由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向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转向,是现代哲学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具体运用,是解决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和局限性的客观要求。对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转向进行深入研究,将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理论建设,有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有效性,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走向现代化、科学化。  相似文献   
120.
易玲  尹丝媛 《科技与法律》2021,(4):66-72,148
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给著作权法律体系带来诸多冲击.在解决后续具体问题之前,必须先明确人工智能是否具有著作权法意义上的主体资格.目前学界中关于肯定人工智能著作权法定主体地位的观点都有相应的不足.在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目前阶段,赋予人工智能著作权法定主体地位既无可能性也无必要性.我国著作权法应当继续坚持其作者权体系的立法初衷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