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9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8篇
工人农民   7篇
世界政治   19篇
外交国际关系   29篇
法律   88篇
中国共产党   86篇
中国政治   157篇
政治理论   25篇
综合类   17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大连干部学刊》2013,(1):58-58
世界各国提出的“智慧国家”新理念,标志着国家信息化开始由“数字国家”迈向“智慧国家”建设新阶段。“智慧中国”是运用信息通信技术,借助互联网、物联网和3G(4G)等传输网络,利用云计算、数据处理、智能决策等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乡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包括政务、民生、环保、公安、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作出智能响应,并对智能楼宇、智能家居、  相似文献   
92.
对高校校园网络安全管理的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高校校园网上涉及违法犯罪的问题层出不同。通过对校园网络违法犯罪的六种来源、三种形式、五种类型、六种心理状态和三方面的管理误区的分析,提出高校校园网络安全管理的四项对策。  相似文献   
93.
将60例役牛原发性前胃弛缓根据临床症状分为消化不良型(33例)和外感型(27例),以13例健康役牛作为对照,研究了原发性前胃弛缓和自由基代谢相关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及其胃肠道激素胃泌素(GAS)、胃动素(MTL)的关系.结果表明,原发性前胃弛缓病牛不论消化不良型还是外感型,血清SOD与GSH-Px活力较健康对照组牛显著降低(P<0.05或P<0.01),血清MDA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两种类型前胃弛缓病牛血浆GAS、MTL均较健康对照组极显著降低(P<0.01),消化不良型前胃弛缓病牛血清GAS和MTL又明显低于外感型前胃弛缓病牛(P<0.05).提示役牛原发性前胃弛缓的发生、发展与体内自由代谢失去平衡和胃肠道激素的变化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94.
手拈散加味灌肠治疗胃癌疼痛30例刘如瀚(福建省南靖县中医院363600)关键词手拈散;癌性疼痛;胃癌自1981年6月~1990年3月,我们用手拈散(《医学心悟》功口味灌肠治疗胃癌疼痛,并设西药对照组进行疗效观察,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病例选择:两组病...  相似文献   
95.
目的 观察泻胃补脾针灸疗法对糖尿病前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针灸组(32例)与对照组(28例),针灸组在科学生活方式干预前提下以泻胃补脾为指导原则选穴针灸;对照组采用单纯生活方式干预,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的证候积分,检测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PG)和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1c,HbA1c)变化,评价疗效。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的分布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针灸组治疗1个月后证候积分即显著降低(P<0.05),两组治疗2个月后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针灸组治疗1个月后和治疗2个月后证候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FPG和HbA1c均显著降低(P<0.05);针灸组FPG和HbA1c降低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泻胃补脾针灸法是改善糖尿病前期患者症状的有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96.
目的 观察益肾清络活血方治疗痰瘀互结型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JP2〗将60例痰瘀互结型RA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试验组失访1例)。试验组患者内服益肾清络活血方,对照组患者口服来氟米特,两组均连续治疗90 d。治疗前后,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s,RF)、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C- 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 CRP)、抗环瓜氨酸肽(cyclic citrullinated peptide,CCP)抗体、双手握力、关节压痛指数、关节肿胀指数,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价疼痛程度,采用健康评价问卷(health assessment questionnaire,HAQ)评价生活质量,并监测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心电图的变化。结果 两组治疗后RF、CRP、ESR、抗CCP抗体、关节压痛指数、关节肿胀指数、VAS评分和HAQ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试验组治疗后双手握力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5),而对照组治疗后双手握力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试验组在CRP、ESR和VAS评分降低程度方面均不及对照组(P<0.05);两组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益肾清络活血方对痰瘀互结型RA具有显著的近期疗效,其效果与来氟米特相当。  相似文献   
97.
目的观察滋膵益肾方治疗肾虚络瘀型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肾虚络瘀型糖尿病肾病(Ⅳ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脱落3例和1例),两组患者均接受西医基础治疗,对照组患者加服胰激肽原酶肠溶片,治疗组患者加服滋膵益肾方。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疗效,观察两组肾功能、24h尿蛋白、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在降低血清肌酐、尿素氮、餐后2h血糖、24h尿蛋白、全血黏度和血浆黏度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滋膵益肾方能够改善糖尿病肾病Ⅳ期临床症状,改善肾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肾脏微循环,降低血黏度有关。  相似文献   
98.
目的评价藿苏养胃口服液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例CAG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100例,对照组给予胃复春片治疗,治疗组给予藿苏养胃口服液治疗,每组疗程3个月,随访2周。治疗后观察两组中医临床综合疗效、单个症状疗效、胃镜下黏膜病变疗效、两组胃腺体萎缩疗效和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疗效,治疗前后分别观察两组的组织病理学积分及患者报告结局指标(patient reported outcome,PRO)量表积分。结果治疗组中医临床综合疗效、胃镜下黏膜病变疗效、胃腺体萎缩疗效和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疗效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在胃脘胀满、胃脘隐痛、嗳气、纳弱不振、胃中嘈杂、口干口苦、短气懒言及神疲乏力疗效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在降低中医症状积分、病理组织学积分以及降低PRO量表的总分及其全身症状、反流、消化不良、心理功能和社会功能维度积分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藿苏养胃口服液能明显改善CAG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效修复胃镜下黏膜病变,改善胃黏膜的病理组织病变,提高CAG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9.
王键是安徽中医药大学教授,新安王氏医学学术流派传承人。其针对胸痹的3种常见证型,分别采用温阳益气化痰通络法、益气养阴宁心安神法、化瘀豁痰通络止痛法予以治疗,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00.
目的观察莪连颗粒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CAG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分别给予莪连颗粒、胃复春治疗,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并比较两组临床症状总积分的变化,以及单个症状疗效和胃黏膜萎缩、肠腺化生、慢性炎症的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症状总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两组治疗前后症状总积分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胃脘疼痛、胃脘痞闷、疲乏方面,以及在胃黏膜肠腺化生和胃黏膜萎缩方面,治疗组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莪连颗粒能有效改善CAG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胃黏膜的慢性炎症、萎缩、肠腺化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