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08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14篇
各国政治   45篇
工人农民   47篇
世界政治   144篇
外交国际关系   28篇
法律   556篇
中国共产党   1117篇
中国政治   1290篇
政治理论   462篇
综合类   569篇
  2024年   40篇
  2023年   213篇
  2022年   208篇
  2021年   114篇
  2020年   148篇
  2019年   65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78篇
  2015年   138篇
  2014年   449篇
  2013年   312篇
  2012年   347篇
  2011年   303篇
  2010年   351篇
  2009年   282篇
  2008年   249篇
  2007年   214篇
  2006年   155篇
  2005年   96篇
  2004年   91篇
  2003年   85篇
  2002年   84篇
  2001年   68篇
  2000年   76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01.
902.
1980年"潘晓讨论"开启了新时期青年人对人生意义的思考。面对后"文革"时期集体主义信念的失落和困惑,80年代青年人做出了不同回答,其中赵林"只有自我才是绝对的"的观点为多数青年所支持。随着"潘晓讨论"的仓促结束,青年的人生意义完全转向"自我价值"的实现。但是事实证明,这种沦陷在个人日常和自我满足的人生同样令人困惑和无奈,引发了"人生意义"和"自我意识"的新危机,潘晓之问始终未得到根本解答。虽然"潘晓讨论"已经过去30多年,也鲜有人再度提起,但是却为后人留下了解答人生意义之问的线索和方向,人生之路究竟该向何处去,也终有一天会重新进入青年的视野,在辨识中得到解答。  相似文献   
903.
党员干部加强自身修养,既是提升个人人格魅力的有效途径,也是贯彻作风建设要求的关键。良好的自我修养是智慧之源、立身之本、立业之基,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要从筑牢法律、纪律、道德三道防线上加强自我修养。筑牢法律防线。法律防线是最根本的防线。遵守法律法规是每名党员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无论工作再忙、任务再重,也无论职务多高、能力多强,都要加强对法律法规的学习.  相似文献   
904.
《学理论》2013,(32)
对人的价值的探讨,历来是哲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人的价值包括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人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关系就是大我和小我的关系,人的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以社会价值的实现为前提的,人的社会价值也离不开自我价值,正确认识到二者的统一并努力实现人的价值,在当今社会,对人自身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05.
担当就是要有勇气承担并负起责任。担当,说起来不难,真正做到却不易,所以在担当面前,有勇敢向前者.有怯懦不前者,有胆小后退者。担当就是块试金石.它能让众生象在它面前认识自我。而在这块试金石面前.最能反映出一名共产党员的思想素质、道德品质、  相似文献   
906.
《公安研究》2013,(9):90-90
罗春洪在《理论探索》2013年第3期撰文认为,增强党员干部的自我净化能力,其着力点是加强党员干部的道德修养。为此,应通过强化道德教育提升党员干部的道德认知,发挥道德评价的导向作用陶冶党员干部的道德情感,完善道德制约机制、增强党员干部的道德意志,培育良好的道德习惯修炼党员干部的道德行为。  相似文献   
907.
爱因斯坦终生为人类命运而忧虑,认为社会充满了危机,并分析了科学技术、人的本性同时代危机的关系.爱因斯坦认为,科学技术的悲剧就是科学家的悲剧,主要表现在科学技术的破坏力量是科学家研究发明出来的,而科学家却没有能力阻止用技术力量来作恶.爱因斯坦认为"作恶"的冲动来源于"人的兽性本能",若不加以约束,就会形成物欲主义;在"物欲主义占优势的时代",就会出现利己主义的统治.利己主义在经济生活中造成了种种悲惨后果,在国际关系中导致种种冲突.冲突的深层根源主要是利害冲突.因而,只有用理性来取代原始本性,才能实现人类自我的解放、时代危机的化解.爱因斯坦的这种对人类命运的忧虑是留给后代的重要精神遗产.  相似文献   
908.
《新东方》2019,(5)
有一种看法认为《庄子》思想中的自我观念,主要涉及情意心性而并不包括形躯肉体。此看法在一定程度上否定了以庄子为代表的道家思想与道教的养生、保形理论之间的联系。然而严格地说,《庄子》的自我观念原本就包含对于神、形内涵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解,而正因为这个理解当中蕴藏了神形双修或性命兼养理论的资源,才可能对后世道教长生信仰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09.
910.
中式自我在诞生之初本也是独立自我,它主要是伴随武器与私有财产的出现,在与他族、他人抗争过程中诞生的,而非是在种小麦的过程中诞生的。互依自我是公元前521年后伴随儒学的创立和发展而逐渐形成的,由此在中国历史上开启了独立自我与互依自我并存但独立自我占优期。自公元前304年前后到最迟不晚于公元前233年之前是中式自我的重要转型期,转型的结果是具独立人格的互依自我最终彻底战胜了独立自我,中式自我进入独立自我与互依自我并存但互依自我占绝对优势期,这个转型过程并非是种水稻引起的,而是儒学经过艰辛传播最终取得胜利的结果。秦汉至清代是中式自我定格的阶段,定格的结果是中式自我从春秋战国"百家争鸣"时期的外显式多元文化主义时代进入内隐式双元文化主义时代。从生态理性角度看,中式自我的形成与演变是适应环境的结果。中式自我的演化过程证明并非长期的水稻种植史才让中国人形成了互依自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