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2篇
  免费   7篇
世界政治   4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118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中国政治   15篇
政治理论   10篇
综合类   5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91.
经验法则及其诉讼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江海 《证据科学》2008,16(4):418-431
经验法则是通过对经验的归纳所获得的有关事物性质、状态及事物间联系的知识,它是在特定时空范围带有普遍性的规律和现象;诉讼认识中运用经验法则获得对案件的认识,既反映了一般经验知识在认识中的普遍作用,也体现出诉讼认识的任务和目的的特殊要求;经验法则的诉讼功能与诉讼证据制度和诉讼结构有着密切关系,在大陆法系诉讼认识中,它既是认识案件事实和法律解释的依据和推理的前提,也是制约法官心证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92.
自由心证原则在国外普遍被称为自由心证主义,它是继法定证据制度之后的人类历史上的第三种证据制度。自由心证原则强调法官在评价证据、认定事实方面的自由,它要求法官在心证的基础上对案件事实形成确信,并以此作出裁判。但是自由心证原则并不意味着法官可以完全自由地认定事实,更不允许法官随意地对事实作出判断。法官的内心确信必须具有合理性才能让人信服。因此,法官自由心证的合理性不仅需要由法官理性、良心等主观因素的保障。同时,法官心证也要受到辩论主义、公开审判、证据规则、经验法则、逻辑规则等客观标准的制约,以保证其合理性。  相似文献   
193.
司法公正是司法活动应追求的核心价值目标,但司法公正的实现有赖于众多制度与措施的保障.法官的心证公开是司法公正的重要保障,是各种保障司法公正的制度与措施得以落实的必要条件.心证公开包括心证的条件公开、心证的过程及理由公开、心证的结果公开与心证结果的监督机制公开.法官心证公开要彻底实现,相关的配套改革措施也应当跟上.  相似文献   
194.
郑永锋 《知识产权》2001,11(2):30-33
专利审查虽然是一项行政工作,但是由于其工作性质的准司法性,如何运用证据制度显得尤为重要。由于我国目前尚没有制定证据法,而行政诉讼法中的证据规则数量有限,因此民事诉讼中的证据制度对于专利审查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5.
证明标准,是指法院在诉讼中认定案件事实所要达到的证明程度,它也是诉讼证明的目的所在。证明标准一是确定证明主体的举证责任是否完成,以确定败诉风险的责任承担;二是保证事实裁判者正确运用心证,实现最低限度的司法公正。它在现代诉讼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96.
论我国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民事诉讼证明标准在立法上没有明确规定,而只是体现在一些相关立法规定、立法指导思想和原则上。在司法实践中坚持客观真实的证明标准出现了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重构民事诉讼证明标准势在必行,而完善了的高度盖然性证明标准是我们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197.
本文从自由心证的基本内涵出发,简单介绍了自由心证,阐明了在保证自由心证的基础上,也要对自由心证进行一些限制,即通过经验法则和逻辑规则进行保证。其次引入了"常识、常情、常理"的概念,论证了"三常"理论对于经验法则和逻辑规则的重要作用,从而推导出其对自由心证的重要价值。最后联系我国的现状,提出"三常"对我国自由心证制度建立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8.
民事证据法必要性之考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民事证据法立法的必要性所涉及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揭示了民事证据法立法的动因、两大法系证据制度的基本差异与独立证据法的关系、立法的理论准备以及立法模式等。  相似文献   
199.
论自由心证证据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社会自由心证已经成为一项世界性的刑事诉讼制度,但在我国它至今仍被认为是主观唯心主义而遭拒绝,这实际上是一种基于对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基本理论形而上学理解而产生的偏见.自由心证证据制度较好地解决了证明主体的主观能动性与证明过程的法律限制这个刑事证据制度的基本矛盾,它既遵循了人类认识的一般规律,赋予法官在判断和运用证据的理性思维活动中的充分主观自由;又适应了现代法治的基本要求,把形式证明过程纳入规范、文明的程序之中.消除成见,重新以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态度来研究和借鉴自由心证是加速我国刑事证据制度科学化的必须.  相似文献   
200.
现代自由心证制度配套规则之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自由心证,我国学者一般都认为是指对证据的取舍、证据的证明力以及由此对案件事实的认定规则,法律不预先加以成文规定,而由法官按照自己的良心、理性形成内心确信,对案件事实进行评判的一种证据制度。所谓“自由”,是指法官根据“良心”、“理性”判断证据,不受任何其他的限制和约束;而“心证”是指法官通过对证据的判断所形成的内心确信。确信是一种心理状态,人们通常受这种状态的支配而不加以任何检查并把这种状态作为裁判的根据。应该说,这种对自由心证的理解如果从传统意义上来看具有一定的正确性。然而,社会是向前发展的,作为人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