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02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5篇
各国政治   26篇
工人农民   25篇
世界政治   153篇
外交国际关系   42篇
法律   1271篇
中国共产党   1440篇
中国政治   1756篇
政治理论   491篇
综合类   635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74篇
  2020年   132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155篇
  2015年   273篇
  2014年   725篇
  2013年   789篇
  2012年   737篇
  2011年   631篇
  2010年   578篇
  2009年   448篇
  2008年   315篇
  2007年   223篇
  2006年   196篇
  2005年   124篇
  2004年   62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正如何为全面深化改革营造良好社会环境?答:全面深化改革涉及各方面的关系和广泛的利益调整,如果没有全党全社会的积极性,没有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和支持,就不可能形成强大的合力,改革也就难以顺利推进。为此,就必须  相似文献   
152.
沈捷 《求索》2012,(10):234-236
政务机构微博的兴起,是各地各级党政机构尝试利用新媒体引导主流舆论,在公众中树立良好形象的举措。本文以部分江苏政务机构微博为例,从传播学角度剖析微博技术特点、网民特征、微博话语选择和舆论引导主体可信度诸要素对政务机构微博舆论引导的影响,研究政务微博如何有效实施舆论的正向引导。  相似文献   
153.
《公民与法治》2012,(21):1-1
官场形式主义由来已久,于今为烈,略举一二: 其一,官员的财产申报制度形同虚设。多年来,官员在财产申报中不能如实反映收入实际情况的问题突出,而这种不如实申报又无人监管,致使官员财产申报毫无真实可言,根本说明不了问题。  相似文献   
154.
热词     
法治 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会公报提出,要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和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要完善以宪法力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冶政府;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加强法冶工作队伍建设;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  相似文献   
155.
今年6月26日,王胜俊院长在全国新任中级、基层人民法院院长培训班上的讲话中指出:"坚持公正廉洁司法,保障人民权益,改进司法作风,努力做到内强素质保公正,外树形象促公信。"笔者以为,要落实王胜俊院长的讲话精神,提高人民法院"司法公信力",关键要做到"内强素质",  相似文献   
156.
《前进论坛》2015,(4):11
<正>3月18日,农工党中央机关举行报告会,传达学习2015年全国两会精神。农工党中央副主席何维、龚建明出席报告会并分别传达了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和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精神。报告会从两会的基本情况、会议主要精神,农工党代表、委员在人大、政协中的活动情况以及参会人员切身感受等几个方面详细介绍了大会的盛况。会议指出,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全国  相似文献   
157.
“八一三”事变后,上海战时壁报工作服务团成立并创办发行《壁报》,以其快捷、高效的发行方式,通俗易懂的语言,向上海人民尤其是下层民众,宣传抗日救亡精神,颂扬上海军民的英勇杀敌事迹。《壁报》突出全民抗战、全面抗战、抗战到底的指导思想,宣传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性,凸显了中共在抗战初期试图引领舆论走向的政治觉悟,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中共的影响力和声望。  相似文献   
158.
刘益飞 《廉政瞭望》2012,(13):46-47
不久前,广东省东莞市委、市政府出台了《东莞市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媒介素养,提高舆论引导能力的意见》的文件,该文件要求东莞市各级党政机关及公职人员,在新媒体环境下处理突发事件时要坚持“真相第一、技巧第二”的原则。  相似文献   
159.
《中国司法》2012,(9):4-4
司法公开是一种态度、一种自信、一种力量,有助于强化对审判权的监督,增进人民群众对司法的信任。要全面落实公开审判制度。着力排除观念、管理、技术上的障碍,推动司法工作全面公开、全程公开、实质公开,以利于人民群众对法院工作进行评判和监督。着力加大程序公开力度,提高立案、庭审、执行、听证等各个环节的透明度;  相似文献   
160.
《求实》2014,(8)
"无直接利益冲突"群体性事件是偶发的,矛头直指地方政府,从而折射政府公信力的缺失,而政府公信力的考量维度不一。根据"无直接利益冲突"群体性事件的特征,政府公信力包括公共政策公信力、政府廉洁公信力、政府诚信公信力和政治控制公信力,并分析它们在"无直接利益冲突"群体性事件中的表现,据此提出完善公共政策过程、全面惩治腐败、完善行政问责制和健全管理机制四条政策建议以提升政府公信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