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67篇
  免费   84篇
  国内免费   3篇
各国政治   3篇
工人农民   17篇
世界政治   85篇
外交国际关系   9篇
法律   1587篇
中国共产党   332篇
中国政治   503篇
政治理论   153篇
综合类   565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66篇
  2022年   70篇
  2021年   65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79篇
  2014年   242篇
  2013年   222篇
  2012年   269篇
  2011年   332篇
  2010年   240篇
  2009年   238篇
  2008年   273篇
  2007年   192篇
  2006年   176篇
  2005年   128篇
  2004年   95篇
  2003年   69篇
  2002年   86篇
  2001年   84篇
  2000年   57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本文尝试对公共决策过程中的理性,尤其是工具理性的含义、内容及其与价值的关系进行探讨,并提出理性面对不同层面的价值时有不同的反应、诉求和精神体现。工具理性在对待价值问题时所暴露出来的局限是其自身无法克服的,而且也给决策实践带来了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32.
遗嘱公证是公证机构根据立遗嘱人的申请,依法证明其立遗嘱行为、意思表示及遗嘱内容真实合法的一种证明活动。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国家恢复公证制度以来,遗嘱公证作为一种法律现象和公民自我保护的法律形式,已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  相似文献   
33.
"第三条道路"是在冷战结束和全球化时代下,它在揭示当今西方政策领域的多种两难困境的基础上提出的,是对古典社会民主主义政治和新自由主义政治的超越.其中的新型民主国家理论吉登斯试图打破社会主义国家至上方式,用新的方式解决问题,使民主制度本身民主化.他的这些主张引起了人们对世纪之交的人类社会走向的思考.  相似文献   
34.
我国刑法第384条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可以构成挪用公款罪。挪用公款罪的主观方面是故意的,其目的是个人使用公款。如果为本单位获利息,将本单位公款擅自借贷给个人使用,是否构成挪用公款罪?司法实践中有不同意见,有必要进行研究。我们从分析研究金某、王某挪用公款、贪污一案中,可以得到启示。  相似文献   
35.
信用证诈骗罪新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信用证诈骗罪是我国修订刑法从普通诈骗罪中分离出来的新型犯罪,近年来发案率较高,危害巨大,司法机关在法律适用上存在不少疑难急议问题.本文对信用证诈骗罪犯罪的构成和认定中的若干问题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36.
《思想工作》2007,(9):27-27
乌丙安在《河南社会科学》2007年第2期撰文指出,全国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抢救和保护。让我们看到了民俗文化现在生存状态的客观实际:存保护工程中已经运用了知识、方法和技能,使我们检测到民俗学自身知识质量、水平以及工具性的操作技能等主观实际。经过近年主客观两个实际的紧密互动.我们不难发现处于主观方面的中国民俗学,自身存在着不小的缺欠.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对民俗文化的原有底数不清。从新中国成立以来直到社会转型的今天.  相似文献   
37.
论担保物权期间的效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出台的《担保法》解释基于物权法定主义规定当事人约定的担保期间无效。物权法虽以物权法定主义原则作基石却亦有意思自治之空间 ,物权法定主义仅指物权的种类和内容由法律规定 ,当事人不得自由创设 ,于此之外 ,应为当事人自治之领域 ,担保期间的约定就属当事人自治之范畴。承认当事人约定的担保物权期间的效力能够提高担保的信用 ,更好的发挥担保制度的立法功能 ,同时也能使当事人充分实现意思自治 ,体现民法的私法本质。故此 ,立法应当承认当事人约定的担保物权期间的效力。  相似文献   
38.
仲裁程序的法律适用领域历来就是学者们见仁见智的阵地。他们围绕着“所在地理论”和近些年兴起的“非当地化理论”展开了旷日持久的论战,如何正确处理传统的“所在地理论”和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的关系是论争的问题之一。本文围绕国际商事仲裁程序的法律适用问题展开论述,通过国际商事仲裁制度演进的分析,指出仲裁程序适用仲裁地法仍是当今各国普遍采用的做法,但是“仲裁程序适用仲裁地法”的理论基础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它不再墨守“传统所在地理论”的陈规,而是注入了新内容的“现代所在地理论”。这个理论吸收了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中的合理成分,是对传统理论的扬弃,二者相辅相成,而不是互相否定。  相似文献   
39.
首都社会发展与居民生活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弢  孙龙 《新视野》2004,(2):33-35
衡量一个社会发展程度应该使用生活质量而不是GDP的指标。生活质量指标体系不仅包括客观指标,也应该包括主观评价指标。北京城区居民生活质量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尽管北京市人均GDP已经超过了3000美元的小康标准,但是要在居民生活质量方面达到小康,真正全面进入和建设小康社会,北京市政府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相似文献   
40.
本文对期待可能性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提出了作者本人的观点,同时说明了该理论在我国刑法中的应有之义及其存在的合理性与必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