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各国政治   16篇
世界政治   29篇
外交国际关系   31篇
法律   5篇
中国共产党   172篇
中国政治   71篇
政治理论   37篇
综合类   32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6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91.
思秦 《湘潮》2010,(6):4-6
<正>1956年9月24日,毛泽东会见应邀参加中共八大的南斯拉夫共产主义者联盟代表团,谈到因苏共二十大引发的对斯大林的批评时,说了这样一段话:"对斯大林的批评,我们人民中有些人还不满意。但是这种批评是好的,它打破了神化主义,揭开了盖子,这是一种解放,是一场‘解放战争’,大家都敢讲话了,使人能想问题了。这也是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  相似文献   
192.
20世纪50年代中期,在苏共二十大的召开等重大国际背景下,我国开始了第二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初期取得了一些局部性突破,但由于种种原因很快归于中断。  相似文献   
193.
黄苇町,男,1947年生于山西省泽州县。著名经济学家、党建研究专家、反腐理论研究专家。主要著作有《当代中国的消费之谜》、《中国的隐形经济》、《厚望》、《世上有真情》、《失落的尊严:惩腐  相似文献   
194.
张永安 《学理论》2014,(1):46-47
人心向背,历来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兴亡的根本性因素。苏共垮台的根本原因源于失民。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时期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汲取苏共垮台的教训,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必须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从严治党、以党风廉政建设的实际成果来取信于民,是赢得人民群众支持和信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5.
马克思主义政党历来重视自身文化建设,列宁的党建思想特别是其后期提出的文化革命理论是专门就俄共(布)党"文化力量"的缺失而提出的。但是,长期以来,这一问题在苏共历史上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苏共丧权、苏联社会主义失败无不与其长期忽视自身文化建设和文化能力提升有关。  相似文献   
196.
苏共亡党、苏联解体给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颇多的深刻教训,其中最大的教训就是:在应当进行改革的时刻,没有及时而正确地进行改革,突出表现之一是长期拒绝改革。  相似文献   
197.
唐静 《传承》2014,(8):16-17
20世纪50年代,中苏两国在意识形态领域存在着根本的分歧。正确总结中苏关系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对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8.
《党史文汇》2009,(2):54-63
自从1991年12月苏联彻底瓦解以来,15年间发表了无数回忆录,出现了无数分析事件原委的著作.对于种种事件带来的后果、实现的手段、产生的原凶以及未来生活的前景,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解释.但历史总有说出真相的一天.  相似文献   
199.
书讯     
好书不厌百回读。 《苏共亡党十年祭》最早面世是作者在2001年发表在《南方周末》上的一篇纪念文章,在国内外引起巨大反响。作者撰写的这本书在2002年4月印制了第1版,两个月后便不得不第2次印刷以满足读者需要。 作为国内著名的经济学家,黄苇町先生早在1982年便供职于中共中央机关刊物《红旗》杂志,撰写思想评论,多年致力于  相似文献   
200.
牧惠 《广东党史》2004,(2):54-55
为防“非典”,电话成了朋友们之间聊天的最佳选择。同友人杨兄聊起读书情况,他忽然问我:“有一本《苏共亡党十年祭》,你知道吗?看过吗?”“我知道有此书,但没有兴趣看。”“建议你翻翻。我们这边用党费发,人手一册。这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