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各国政治   17篇
世界政治   29篇
外交国际关系   31篇
法律   5篇
中国共产党   172篇
中国政治   71篇
政治理论   38篇
综合类   3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6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51.
20世纪50年代中期,在苏共二十大的召开等重大国际背景下,我国开始了第二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初期取得了一些局部性突破,但由于种种原因很快归于中断.  相似文献   
252.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认真总结苏共失败、苏东剧变的经验教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53.
一、关于《列宁关于社会主义民主制的理论与实践》我先从高放先生的《列宁关于社会主义民主制的理论和实践》一文谈起(此文原发表于《新版〈列宁选集〉导读》一书,中央编译出版社1995年版,第107—123页,后收入《纵览世界风云》一书,中国书籍出版社,2002年1月版,第616—629页)。高先生此文首先开宗明义指出:“学习和研究列宁思想遗产方面,没有比社会主义民主制更加重要的了。”应当说,在某些方面,它甚至比党内民主更根本、更重要。高先生挖掘出被人们长期忽视的列宁十月革命前后社会主义民主理论开创性的贡献:第一,社会主义必须实现充分的民…  相似文献   
254.
苏共的执政模式是一种高度集权的执政模式,这是一个客观事实。而关于苏共高度集权执政模式形成的原因,文章着重讨论了苏共高度集权执政模式形成中的国际政治因素。一个基本的观点是:苏共所秉承的“世界革命”理念以及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直接导致了苏联和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形成了一种恶性互动的紧张关系。这种与资本主义国间的紧张关系成为苏共对国家全面领导的政治体制形成的外部条件。  相似文献   
255.
艾芸 《协商论坛》2006,(12):41-42
1991年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发表电视讲话,正式宣布辞职。同日18时32分,飘扬在红场上空的苏联国旗徐徐下降;19时45分,一面俄罗斯的红、蓝、白三色旗升上克里姆林宫。自此,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历史宣告终结,迄今15周年。拥有1500万名党员的苏联共产党,何以被迫解散?成立69周年的社会主义苏联,何以成为历史?假如苏联没有解体,国家现在将会怎样?——在苏联解体15周年之际,一些俄罗斯人在追问,他们究竟得到了什么,又失去了什么。而就在这一年,中国共产党却迎来了85周年诞辰,已经发展成为拥有7000多万党员的充满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的执政党。中共与苏共,作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两个最大的执政党,历史命运为什么如此天差地别?  相似文献   
256.
政党政治是人类有史以来民主政治的高级形式,是现代民主政治的典型形式,是人类政治文明的积极成果。政党政治首先形成于现代资本主义社会。最先发展资本主义商品市场经济的国家,如英、法、美等国,新兴资产阶级是在夺取政权后的议会斗争中才组成政党,经由多党竞争,选民投票,实现政党轮流执政或联合执政。后发资本主义国家,如德、意、俄等国以及广大被压迫民族国家,则是先组  相似文献   
257.
吴恩远撰文认为,苏共先进性丧失的主要表现是:  相似文献   
258.
苏联演变是从苏共自身蜕变开始的,而苏共的蜕变又是首先从其精神世界的瓦解开始。其裂变的轨迹斯大林时代的政治高压做法隐伏着许多招致苏共精神裂变的因素,从赫鲁晓夫到勃烈日涅夫的思想“解冻”和停滞导致苏共精神危机在进一步加剧,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则导致了精神世界的总崩溃,经济生活的长期困顿、理论上严重的教条主义和思想宣传教育上的失误以及腐败对党政治形象的侵蚀是促使苏共精神世界瓦解的最终原因。  相似文献   
259.
苏共的执政模式是一种高度集权的执政模式,这是一个客观事实。而关于苏共高度集权执政模式形成的原因,文章着重讨论了苏共高度集权执政模式形成中的国际政治因素。一个基本的观点是:苏共所秉承的“世界革命”理念以及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直接导致了苏联和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形成了一种恶性互动的紧张关系。这种与资本主义国问的紧张关系成为苏共对国家全面领导的政治体制形成的外部条件。  相似文献   
260.
在总结苏共执政失败的原因时,最具争议的便是对戈尔巴乔夫和由他发动的那场改革的评论。是否需要改革?改革导致苏联解体的那些事件是否可以避免?一场由苏共发动和领导的、旨在拯救自身和苏联社会的改革,为什么会走向它的反面?改革给社会和世界带来了什么?它留下了哪些遗产?对于这些问题,人们不停地在追问,探寻。有一本书,对我们更深刻地了解和认识这场改革以及改革的历史命运,或许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