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0篇
  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3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10篇
外交国际关系   7篇
法律   17篇
中国共产党   43篇
中国政治   78篇
政治理论   19篇
综合类   3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1.
开心乐园     
《北京支部生活》2012,(7):69+67
  相似文献   
92.
刘克定 《前线》2020,(2):47-47
北宋年间有句童谣似民谚,其云:“苏文熟,吃羊肉;苏文生,嚼菜根”,是说读好了苏东坡的文章,就是好样的,够吃羊肉;读得不好,就只有嚼菜根的命。这个童谣,说明当时读书求知的风气很好,也说明苏轼的诗文,在当时很流行,名气很大。苏东坡后因反对变法,得罪了人,卷入“乌台诗案”,坐牢数月,七月获罪,十二月被贬,差点被杀头。“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是他遭贬到地方做团练使写的自嘲诗。他的字,也被朝廷封杀,市面上很少见到“苏书”,一些拥趸想尽办法收集,尤其楷书,更难得见到,于是物以稀为贵,很多人以得到一纸苏的手迹为快。  相似文献   
93.
云溪子 《小康》2011,(10):118-119
一个人的品行、本质,不因观察者的位置、角度不同而变。只不过人若视之,要受种种限制、影响,欲得真实全貌,非下一番功夫不可  相似文献   
94.
陶丽 《前沿》2012,(14):155-156
苏轼的人生如梦彰显了他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同时也融合了他儒道释三家思想,形成了他最后混合的人生观,在黄州贬谪期间苏轼在人生的困境中寻找到他的精神归宿,即圆融统一亦儒亦佛的如梦人生观.在追寻东坡的足迹中,不妨让我们走近东坡,以诗为津梁,去弹唱一首大江东去,谱写一曲人生如梦.  相似文献   
95.
中秋记忆     
八月十五,中秋佳节。每至中秋,皓月如银,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思亲之情涌上心头。苏轼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中秋秋,皓天空如明月,心头。悲欢离缺,此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词句,常是人们表达相思之情的佳句。"的词句,常是人们佳句  相似文献   
96.
苏轼是中国文学史上具有深远影响的文学巨匠,享有崇高的文学地位。苏轼独特、过人之处主要在于其具有独具特色的个性魅力。苏轼是宋代诗文革新的先驱者和主要奠基者,其诗文具有创新性的艺术风格和艺术特色,是中国文学史上遗产最多的全能作家。  相似文献   
97.
侯思佳 《传承》2009,(15):46-47
三峡是万里长江的山水画廊,在古代更是沟通巴蜀、荆楚和两岸交通的水路要道。李白、杜甫、苏轼、陆游等名士墨客在此留下许多美丽诗篇。顺  相似文献   
98.
北宋后期的词话中对苏轼词颇多批评之意,而南渡前后期词话则对苏轼词发出了褒扬之声,百年之间,态度骤变。导致这种转变的原因主要有词体雅化作用,社会风尚作用,逆反心理作用等几方面。这种转变也暗示了词体发展的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99.
郦波 《法制博览》2008,(19):20-23
我们一般称北宋大文豪苏轼为苏东坡,因为他的号叫东坡居士。可是苏轼这么大的才学,为什么会给自己起个“东坡”这样通俗的名号呢?若有人叫张西坡、刘北坡,你会觉得这名字俗不可耐。  相似文献   
100.
苏轼的诗歌与苏轼的人格境界历来备受关注,本文拟从苏轼诗歌个案的细致研究来探索苏轼的生命境界。本文主要选取《游金山寺》为例,通过探讨该诗内在兴象运用的变化与张力,以及另外几首与之密切相关的诗歌在兴象运用上的参照,来发掘诗歌背后苏轼的生命境界及其文化意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