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8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18篇
世界政治   14篇
法律   54篇
中国共产党   703篇
中国政治   542篇
政治理论   104篇
综合类   35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139篇
  2007年   354篇
  2006年   1036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81.
《吉化党校学报》2006,(3):15-17
化肥厂党委按照公司《关于认真落实胡锦涛同志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论述通知》精神要求,紧密围绕公司“一个中心、三个强化”和做好“四篇文章”等重点工作,着力在“三个结合”上理解和践行“八荣八耻”的重要内容。进而实现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全方位、全过程的融合,为工厂安全生产和“四个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道德、文化、科技基础。  相似文献   
782.
《上海机关动态》2006,(6):29-29
为了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学习教育工作.更好地用身边的事感动身边人.用身边的人教育身边人.市政府机关事务管理局以“局庆五十周年”为契机.于4月28日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感动五十年”职业素质访谈会(见题图),局领导和来自局属各单位的干部群众参加了座谈会。  相似文献   
783.
各市、县(区)党委(工委),区党委各部委,区直各厅局委办党组(党委),各人民团体、直属事业单位党委(党组),各大型企业党委: 为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论述精神,自治区党委决定在全区开展以"知荣辱、树新风,谋发展、促和谐"为主题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实践活动,切实把学习贯彻社会主义荣辱观不断引向深入。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784.
青年始终站在时代前列.推动社会进步。青年公务员作为我国执政力量的中坚.不止限于恪尽职守地完成本职工作.而且承载着老一辈革命家和建设者的重托.同时影响甚至决定着我国未来一定时期政治与行政的价值取向.又在很大程度上不断带给普通百姓以新的希望和祈盼。由此,青年公务员必须以“八荣八耻”为指导,进一步锤炼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正确的政绩观、权力观。  相似文献   
785.
梅国洪 《党史文苑》2006,(11):64-64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应引起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因为,现代学校教育必须把德育看作头等重要的事情。一名学生学业上的缺陷并不一定会影响他的一生.而道德、人格上的缺陷却可能贻害他一辈子。为此,我们要从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入手,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学会做人。  相似文献   
786.
点滴就是细节,一些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我们不太注意、容易忽视的东西。然而就是这些点滴、细节却时常让我们感动.让我们在这个浮躁的社会里明白什么是高尚.什么是卑劣。支撑雷锋精神这座丰碑的基础只是几根螺丝钉.一颗乐于助人的朴实的心.然而就是这些不入眼的点滴感动了几代人。支撑焦裕禄在人民心目中形象的基础。不是什么上万元的名牌西装.也不是光鲜诱人的语言.  相似文献   
787.
本文论述了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意义,指出实践党的先进性,必须把树立正确的荣辱观作为人生追求的思想基础,作为人生价值的基本准则,作为与时俱进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788.
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讲话,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现实利益和根本利益,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789.
中小学生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中小学阶段是道德教育最有为、最可塑的重要时期,也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最关键时期。如果在这个时期不能正确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荣辱是非观,不仅会直接影响其个人综合素质的提高,而且还会影响和谐社会的发展进程。所以,作为育人的主阵地——学校,应把“八荣八耻”教育纳入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义不容辞地担负起教育学生学会“做正直之人”、“做诚信之人”、“做善良之人”的重任。  相似文献   
790.
明锐 《实践》2006,(5):20-20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 既体现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又反映了社会主义道德观规范和社会风尚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中国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重复结合,指明了社会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根本取向。在当前将这一论述熔铸于民族精神和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之中,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