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8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18篇
世界政治   14篇
法律   54篇
中国共产党   703篇
中国政治   542篇
政治理论   104篇
综合类   35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139篇
  2007年   354篇
  2006年   1036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41.
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论述,成为干部群众思想的共识和言行的准则。“八荣八耻”的精辟论述,对比鲜明,寓意广泛,思想深刻,代表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是新形势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根本指导方针。在进行反腐倡廉教育的过程中,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与学习党章、加强党性修养结合起来,使每个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自觉践行“八荣八耻”的要求,这对于保持党的先进性,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842.
正确的科技道德规范对科技工作者和科技实践活动能起到有效的规范和引导作用。近年来,科技领域出现了一些新的日益严重的道德失范问题。因此,在新时期,要按照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要求,探索适合新形势的社会主义科技荣辱观的道德规范,弘扬高尚的科技道德精神,全面推进科技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843.
正古人云:"国有四维,一维绝则倾,二维绝则危,三维绝则覆,四维绝则灭。倾可正也,危可安也,覆可起也,灭不可复错也。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可见,"耻"既是人之为人的底线,也是社会秩序和国家安危的道德防  相似文献   
844.
人类本性中的荣辱意识是善恶行为得以产生的心理根源,为此应从道德发生学的视角全面考察荣辱观产生的基础及其过程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一种基本的道德意识活动,是协调个体与社会的利益冲突、促进个体与社会和谐发展的道德基础。  相似文献   
845.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价值支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精神风尚,也是中国应对全球化时代的伦理力量。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社会主义价值原则的集中概括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生动表述,它体现了伦理规范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统一。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必须加强教育宣传机制、道德修养机制、带头示范机制、评价监督机制等实践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84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是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为灵魂,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主题,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为精华,以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847.
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教师的职业道德和意志品质赋予了新的内涵。青少年一代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教育好他们是教师的责任和义务。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学生评价或效仿的内容,教师的人格魅力影响着学生,  相似文献   
848.
今年4月3日新华社发表了胡锦涛同志的《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这是胡锦涛3月4日在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分组讨论时,来我们小组讲话的一部分。著名的“八荣八耻”说就是在这一部分里提出来的。“八荣八耻”说提出以后,在很短的时间内,会在举国上下引起巨大震动,成为人们街谈巷议的话题,决不是偶然的。很重要的一点是,胡锦涛的这段简短的讲话有一个比较完整的道德结构。所谓道德结构,是指一种道德体系的各个部分、各个方面、各种活动之间的相对稳定的关系。具体地说,道德结构是由道德价值导向、道德标准、道德规范、道德层次、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849.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是我们党在思想理论建设上的又一个重大创新。当前如何有效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成为重中之重,而把握基础成为关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层次性决定了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基础,后者体现前者的实践性,在实践中也必须注意夯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现实土壤和法制基础,才能达到实践的目的。  相似文献   
850.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根据新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和根本要求提出来的,反映了当代人全面发展的理念,其所统摄的八个正反方向,始终贯穿了“和谐”的价值诉求,即:人与家与国的和谐、城乡的和谐、人民的和谐、文明与文化的和谐、民族与社会的和谐、道德与法律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心灵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以及人与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