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8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18篇
世界政治   14篇
法律   54篇
中国共产党   702篇
中国政治   542篇
政治理论   104篇
综合类   35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139篇
  2007年   353篇
  2006年   1036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俗话说:人无德不立,业无德不旺,国无德不兴。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历来受到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党中央早在2001年就颁发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用以指导全社会公民道德建设。去年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进一步明确提出了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相似文献   
952.
胡锦涛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论述,精辟地概括和阐明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内容,体现了中华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鲜明导向,为中小学的思想道德建设、特别是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953.
今年两会期间,胡锦涛总书记就"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在新的形势下,我们"要教育和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要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并对此提出了八个为荣,八个为耻,构成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内容.学习胡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论述,关键是要深刻领会和正确把握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内涵及其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954.
汪金友 《实践》2006,(5):47-47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相似文献   
955.
社会主义荣辱观高度凝练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要求,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生动体现。胡锦涛同志提出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抓住了当前社会风气的要害,抓住了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关键,也抓住了学校教育的根本。一、当前,学校德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当前,学校德育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第一,德育与学生实际严重脱节。德育偏离了学生的认知特点、道德需求和生活空间,难以实现学生自身知情意行的整合,使道德教育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第二,采用灌输式教育模式。这种教育模式只能…  相似文献   
956.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胡锦涛总书记在政协民盟民进联组会上发表了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讲话,概括为“八荣、八耻”,即“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明确了当代中国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体现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有机统一,是以人为本、全面…  相似文献   
957.
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是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性、针对性和实践性,对于加强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运用"结合渗透规律",将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结合渗透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是加强荣辱观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58.
从主体看网络伦理问题的产生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华 《唯实》2009,(3):31-34
在对网络这一新媒介的研究中,主体问题已被越来越多地关注。网络主体与现实主体有诸多的不同,这些不同导致一系列伦理问题的产生,因此,采取可能的对策将有助于问题的解决,以促使人们认真反思科技所带来的新媒介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相似文献   
959.
落实以人为本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内在统一,这种统一性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之中,落脚点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60.
姚卫  蒋澜  胡静 《精神文明导刊》2008,(9):F0003-F0003
近年来,克拉玛依市委、市政府坚持贯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以围绕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了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三个文明的共同进步。同时,在巩固“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成果的基础上,以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为目标,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深入扎实地开展各类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取得了新成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