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8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18篇
世界政治   14篇
法律   54篇
中国共产党   702篇
中国政治   542篇
政治理论   104篇
综合类   35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139篇
  2007年   353篇
  2006年   1036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西方消费文化具有与社会主义荣辱观针锋相对的本质,它消解爱国主义、淡化集体主义,具有反社会主义的本性,我国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必须明辨二者的对立,才能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962.
先进文化建设可以从价值坐标和科学坐标两个纬度加以考察。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中国先进文化建设的正向价值坐标即价值导向,牢固树立和大力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推进中国先进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963.
本文指出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既反映了时代精神,具有时代特点,又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有着深厚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底蕴,实现了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964.
知荣明耻,邓小平构建起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逻辑起点;正本清源,把被颠倒了的荣辱观念重新澄清过来,把没有搞清楚的荣辱观念重新搞清楚,还社会主义荣辱观以本来的面目,这是邓小平构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一环;在改革开放大潮中,把处理义利关系作为荣辱观的基础,关注人格和尊严,并由此生发出重视国格和民族尊严这个基本点,邓小平在新时期赋予了社会主义荣辱观鲜明的时代特色;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热爱党,邓小平明确了社会主义荣辱观建设的核心.  相似文献   
965.
赵绪生 《求知》2007,(8):16-17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构建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仅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而且充分体现时代性、继承性、开放性和包容性。  相似文献   
966.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传统荣辱观的继承与超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嵘 《前沿》2007,1(5):96-98
荣辱观是中华传统伦理学中最基本、最一般的道德范畴。“荣辱之大分”始终是维系我国几千年文明史的精神纽带。社会主义荣辱观将中国传统荣辱观的精髓与现代社会发展的特点有机结合起来,体现了中华传统美德的继承与超越的统一。  相似文献   
967.
1、建立健全教育宣传机制。把社会主义荣辱观内化为人们的坚定信念,进而外化为高尚行为,是复杂而艰苦的过程,需要从他律和自律,也即从道德教育与道德修养两个环节着手。其中,教育的作用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68.
突出思想道德,着力提高建设先进文化的能力 在精神文明建设中,我们把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宣传教育放在重要位置。坚持把学习宣传典型作为弘扬时代主旋律的重要抓手,先后推出了王庆平、包起帆等先进典型;新闻媒体用贴近群众的方式,解读先进典型;文艺创作用影视、舞台剧、图书等形式展示了社会主义荣辱观践行者的时代形象。  相似文献   
969.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当代中国社会的道德共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实践为这一共识提供了群众基础和思想基础,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的建设为这一共识提供了实践平台,民族精神和创新精神是这一共识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970.
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八荣八耻”的经典论述以精炼的语言、对照的方式阐述了鲜明的观点和坚定的立场。对于什么行为值得提倡、该怎样做,什么行为应该痛斥、不能做,以往人们脑海中更多的是一些零碎的、具体的、局部的认识,“八荣八耻”荣辱观则全面系统地从爱国、爱民、修身、立业等方面,对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出了要求。这一重要论述集中了全党集体智慧,不但对以“仁、义、礼、智、信”为核心的儒家优秀传统文化予以继承,而且在结合社会现状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修正和发展,赋予了新的内涵,并枚举了对立面给以警示,道理深刻,论述直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