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96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4篇
各国政治   9篇
工人农民   10篇
世界政治   49篇
外交国际关系   27篇
法律   1153篇
中国共产党   413篇
中国政治   430篇
政治理论   146篇
综合类   51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61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74篇
  2014年   163篇
  2013年   153篇
  2012年   175篇
  2011年   214篇
  2010年   185篇
  2009年   180篇
  2008年   192篇
  2007年   179篇
  2006年   172篇
  2005年   146篇
  2004年   146篇
  2003年   95篇
  2002年   148篇
  2001年   121篇
  2000年   69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41.
司法实践中经济合同诈骗案件在法律适用和司法认知上存在一定困惑,集中反映在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认定和处理的问题,本文拟对该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并通过经济、历史和现实等角度分析,提出妥善处理该问题的设想。  相似文献   
242.
我国现在理论界普遍认同以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为刑事诉讼目的的"双重目的理论".但"惩罚犯罪"的目的,存在着很多与现代刑事诉讼法治的价值目标相违背的地方,在分析这种理论缺陷的基础上,重构一种以维护宪法秩序为根本;正当程序为核心;真实发现为直接目的的体系,不仅可以繁荣我国刑事诉讼法学理论研究,而且对促进中国刑事诉讼法治化有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43.
所谓涉外经济合同就是指中国法人及其他经济团体与外国的企业、经济团队、个人间的为实现一定经济目的、为达到双赢的目的而签订的协议。于2003年我国加入了WTO,由此带来的涉外经济活动明显增多,并且在中外双方在谈判过程中对合同严谨性有了更高的要求。尽管如此,合同中仍旧引发了诸多问题。本文就对关于在涉外合同中的一些基本问题及其解决方法进行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244.
目的是实践活动的前提和起点,是对实践生活中的需要的能动反映。作为行为动力的需要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从客观需要到目的有一个转化的过程。目的形成的辩证过程及其内在的规定包括:目的形成的客观根源——实践生活中的客观需要;目的形成的中介——意识;目的设定的逻辑起点和内在尺度。  相似文献   
245.
在残疾人辅具的官方权威部门——中国残疾人辅助器具中心资讯部主任王蕴萍的眼中,CBM项目的价值并不仅仅是一笔资金的注入,而是在这笔资金的运作中所产生的收益,这种价值不是一个数字可以衡量的,那是对于中国残疾人辅具未来发展的一个前瞻,这种对于残疾人辅具新的观念,会随着阳光、雨露破土而出,开花结果。  相似文献   
246.
是否应当承认片面共犯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承认片面共犯符合我国立法本源、立法目的和刑法的具体规定,有利于合理地解决刑事责任问题,也是打击犯罪和节约司法资源的需要,且符合国外承认片面共犯的通例,应当承认片面共犯。  相似文献   
247.
对于目的犯之构成要件,尽管我国法学界都承认其是以特定的犯罪目的作为构成要件,但是基于罪刑法定、打击犯罪、司法操作等方面的考虑,绝不能从理论上任意扩大目的犯的范围。犯罪动机的本质属性在于其是一种纯主观的心理反映,它只能根据刺激或反应去推测,不具有客观性。我们应重视犯罪动机和犯罪目的的区别和统一,以做到量刑的客观、公正。  相似文献   
248.
论刑罚目的     
刑罚目的是刑法理论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然而在这一问题上的认识却非常混乱。本文将从目的理论的一般含义和刑罚目的的界定来引出所要论述的刑罚目的。在回顾了刑罚目的理论的中西历史发展之后,本文评析了当前我国理论界的主要分歧,围绕“惩罚和改造不是刑罚目的”、“刑罚不能消灭犯罪”、“报应主义不应成为刑罚目的”以及“刑罚目的不应有根本目的和直接目的的划分”等观点展开阐述,进而提出只有预防犯罪才是刑法应有之目的的观点。最后指出,应理智地看待刑罚在预防犯罪中的作用,同时对刑罚的消极作用也作了警示。  相似文献   
249.
高桦 《法制与经济》2008,(20):10-11
诈骗类犯罪的认定是司法实践中的一个难点,而认定诈骗类犯罪最关键的是确定行为的非法占有的目的。证明行为人非法占有的目的应从其是否具有履行合同能力;有无按照合同约定履行义务;是否具有还款意愿以及赃款、赃物的去向等方面加以认定。同时我们还应善于运用推理,运用证据间的关联来认定,对多次诈骗、循环诈骗应综合予以认定。对行为人逃匿的行为应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250.
经济法的目的是保护社会利益,而社会利益无法"自我实现"的特点导致了经济法目的实现出现两个问题:一、法学的一般利益实现方式无法在经济法中得到清晰的体现。这使经济法基本理论难以与成熟法学理论契合;二、由社会利益特点决定,经济法在目的实现上需要第三方介入,使经济法在目的实现中出现实然与应然的矛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