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33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4篇
各国政治   9篇
工人农民   10篇
世界政治   70篇
外交国际关系   27篇
法律   1160篇
中国共产党   413篇
中国政治   431篇
政治理论   146篇
综合类   514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64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74篇
  2014年   163篇
  2013年   153篇
  2012年   175篇
  2011年   214篇
  2010年   185篇
  2009年   181篇
  2008年   192篇
  2007年   179篇
  2006年   172篇
  2005年   146篇
  2004年   146篇
  2003年   95篇
  2002年   148篇
  2001年   121篇
  2000年   69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汤显明 《河北法学》2008,26(4):61-64
香港特别行政区有关版权的法律依据主要源自香港法例第528章《版权条例》。新的《版权条例》于1997年订立,过去数年,随着时代的变迁,科技发展一日千里,侵犯版权的形式愈见层出不穷,加上社会各界对保障知识产权的意识日渐提高,香港特区政府当局曾多次修订条例的涵盖范围、若干罪行的定义,以及相关的罚则。修例的目的,不但是要平衡版权拥有人、社会大众及版权作品业务使用者的利益,亦须履行香港特别行政区在遵从世界贸易组织《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的规定方面的国际责任。这些法例修订工作也表明了香港特区政府打击侵权罪行的决心,并一再彰显其对保障知识产权工作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42.
聂志成 《理论月刊》2007,(5):68-69,120
“功利”对于美育而言具有其特定的含义,它是指美育丧失其培养人的直接目的,而成为德育和智育的手段。一方面,功利性是美育存在的必然,另一方面,超功利是美育发展的趋势。对这两方面的认识有助于我们摆正美育的位置,把握美育以及教育发展的脉搏,顺应并促进美育以及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43.
对我国新公司法第34条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海盛 《理论月刊》2007,(8):122-124
中国新公司法第34条所赋予有限责任公司股东的帐薄查阅权是一项法定的基础性权利,是平衡股东与公司之间利益的产物。股东帐薄查阅权对实现股东知情权有着特别的价值和意义,股东对此权利的享有是无差别的、全面的、全程的,公司负有提供方便的义务,法院应做好司法救济工作。但是,股东在行使该权利时必须出于正当目的:善意性、合理具体性和直接相关性,而且还必须提供书面请求。  相似文献   
44.
非法经营罪"罪名取消论"误读了罪刑法定主义明确性与模糊性的关系,未注意到本罪兜底条款设置是否符合国家治理经济犯罪的需要,以及非法经营罪设置本身所做的"去口袋化"的努力。条文修改论有合理性,但仅能望梅止渴,条文解释论较之更有实效。目前,兜底条款解释方法为同类解释。同类解释中的"同一类型说"适用范围狭隘,仅能保证对典型兜底条款的妥当解释。"实质相同说"仅关注具体条文的内部协调,缺乏明确认定犯罪本质的规则,暗含引导司法者作出类推裁判的风险。因此,不能期望仅利用同类解释规则便能实现对非法经营罪的合理解释。应根据解释学原理明确"文义—体系—目的"递进式解释方法体系的实践意义,文义解释中明确"经营行为""市场秩序"的内涵,体系解释中处理好刑法条文内外部协调关系,目的解释中以规范保护目的为标准检校结论。以上各个解释环节都可以独立起到排除犯罪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5.
终身监禁作为一项刑罚制度,它的存在及具体的制度设计需与刑罚目的相一致。刑罚报应主义和功利主义是刑罚目的理论主要两大对立观点,刑罚报应主义强调刑罚的相当性,认为罪犯该当与其道德可责性相一致的惩罚。刑罚功利主义则认为刑罚目的在于实现好的结果,即预防犯罪损害的发生。然二者之间的对立并非不可调和,近现代刑罚目的理论既将报应主义作为基本原则,又主张对犯罪与刑罚予以功利主义的考量。就终身监禁制度而言,它既可满足刑罚报应主义对惩罚的需要,又可通过对罪犯犯罪能力的剥夺起到良好的威慑和特殊预防效果,具有实现刑罚目的之可能。但基于终身监禁的残酷性,应仅将其作为刑罚的最后必要手段,在具体适用上仍需个案探讨。  相似文献   
46.
论真正非法定目的犯的解释适用——兼论刑法漏洞的补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真正非法定目的犯的解释适用,我国刑法学界存在诸多理论盲点:真正非法定目的犯与不真正非法定目的犯不分;目的性限缩与限制解释不分;可补充的漏洞与不可补充的漏洞不分.真正非法定目的犯属于刑法隐藏漏洞,必须通过目的性限缩方法来补充.目的性限缩中的"目的性论据"不是刑法法益保护的目的,而是刑法自由保障的目的.  相似文献   
47.
立法禁止交通肇事逃逸,系要求行为人必须履行积极救助伤者、保护现场、主动报警听候处理的义务,此即交通肇事逃逸的规范保护目的,明确此有助于正确认定逃逸。逃逸是主客观要件的统一,不能仅凭是否离开事故现场判断行为人具有"逃避法律追究"的主观目的;不知事故发生而离开事故现场的不能认定为"逃逸";将伤者送至医院救治但事后离开以及留待现场的行为是否构成"逃逸"需结合行为人于肇事后一系列表现予以综合评判。  相似文献   
48.
刑事诉讼目的是区别于刑事诉讼法目的、刑法目的、刑事诉讼价值的概念。在"惩罚犯罪""保障人权""犯罪治理""纠纷解决"单一刑事诉讼目的论中,"犯罪治理论"具有理论优势与前景,但由于并不成熟而难以应用;"纠纷解决论"较为合理且有进一步完善与丰富之必要。探索构建层次性的刑事诉讼目的理论体系,是紧迫也富有意义的课题。  相似文献   
49.
肖怡  龚力 《法制博览》2022,(22):1-3
目前我国刑事司法实务中,“以借养借”型非法集资犯罪出现增多的趋势,如何认定“以借养借”型非法集资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目的 ”是判断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和集资诈骗罪的关键。实践中部分裁判倾向于关注具体钱款去向和用途比例等方面来认定其中是否具备“非法占有目的 ”,但往往忽略了“以借养借”行为的本质特征。只有从法教义学出发,基于“排除意思”为核心考虑“非法占有目的 ”,才能真正把握非法集资犯罪中“非法占有目的 ”的本质,也才能准确辨析“以借养借”型非法集资行为的犯罪性质。  相似文献   
50.
本文对形成断头痕迹的工具及对应的痕迹做了大量的统计,归纳出了各种工具形成的断头痕迹的特点,从而基本实现了从现场遗留的断头痕迹来推断工具种类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