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2篇
法律   6篇
中国共产党   11篇
中国政治   13篇
政治理论   6篇
综合类   1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网络载体带来的隐性德育机遇和挑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学习、交流工具,它正以惊人的速度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学生,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着学生的思维方式、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网络载体的出现为学校德育工作  相似文献   
42.
马晨清 《学理论》2014,(1):195-196
网络内容的多元化、网络的虚拟性、隐蔽性、交互性与大学生的自身的一些特点相契合,因此网络对大学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许多大学生在上网过程中,逐渐出现了政治立场发生动摇,人生观、价值观被扭曲,应对现实的能力弱化,出现了人格障碍,身体健康受到损害等问题,对此提出了相应对策:完善网络立法,加强网络监控;建设优质思想政治教育网站;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召开网络问题辅导会;召开上网心得体会。  相似文献   
43.
新时代中国正处在信息化发展的全新历史机遇期,网络强国建设的伟大工程正在全面展开,其中,至关重要的网络综合治理、网络正面宣传等环节与网民问题紧密相关。网民作为网络社会中人的属性,其内涵在网络强国建设背景下不断出现新的变化。推进网络强国建设需要围绕网民个体与群体、历时与共时、虚拟与现实、自由与规制等基本特征,分析网民类型,明晰网民在知识和能力提升、思维过程和体验、自由而全面发展等方面所面临的成长困境,从而在网络强国战略中既释放网民主体活力,又将这些活力汇聚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蓬勃力量。  相似文献   
44.
现实世界、现实生活是网络道德形成和发展的唯一基础。从本质上讲 ,网络是一种推动道德进步的积极力量 ,它促进人类文明和社会道德不断前进。网络道德与其他众多道德领域相比具有虚拟性和自主性的特点。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 ,网络道德正在构成道德建设中的一个新课题 ,完善的网络道德体系 ,加上网民道德的自主自觉性 ,应是促进网络健康发展的基本前提  相似文献   
45.
银洁 《湘潮》2007,(12)
随着网络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新兴的网络文学逐渐成为当代文学的一个重要表征。与传统文学相比,网络文学具有着自己独特的特征;而各方面因素也使得其发展现状与前景让人们亦喜亦忧。总的来说,网络文学虽然对文学的创作和接受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但它目前难以从根本上动摇传统文学的地位。  相似文献   
46.
论互联网上的人格与人格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力 《理论月刊》2005,(1):104-106
“e时代”的法律追循科学技术的脚步,拓展自身调整范围的变革。这一变革过程又在所谓网络人格虚拟性,自由绝对性观念的阻滞下显示了一定的艰难性。在此通过对人格与人格权在“e时代”的嬗变与不变问题的讨论,寻求一种应对这一挑战的法理解释。  相似文献   
47.
一、网络给传统思想政治工作带来新机遇 网络时代,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新的环境。由于网络具有及时性、综合性、开放性和虚拟性的特点,使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第一,网络使思想政治工作的时空大为扩展。网络上的信息是每个人都可以拥有的,这就意味着。思想政治工作应该而且可能在网络中占有市场,  相似文献   
48.
阿平 《检察风云》2011,(20):62-62
不由想到曾经流行过的一句话:“你不知道在网上与你聊天的,到底是一个人,还是一条狗。”当然,这句话没有骂人的意思,只是说在网络这个虚拟的世界里,真真假假,虚虚实实,无可捉摸。《红楼梦》有句诗,特能概括网络的虚拟性:“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曹雪芹用它来形容太虚幻境,其实网络世界,  相似文献   
49.
贾冰 《党政论坛》2010,(9):29-30
近年来中国网络舆情空前活跃。人们通过网站、论坛、博客、QQ、MSN等空间积极参与对政治时局、政府管理、社会民生等热点问题的讨论,利用网络虚拟性、隐蔽性、扩散性、渗透性和互动性等特点,畅所欲言,对贪污腐败、道德沦丧、社会不公等现象群起而攻之。网上群体性事件随之出现并迅速增加,其对现实社会的影响力甚至超过了电视、广播、报刊等传统媒体,引起政府部门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