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75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7篇
各国政治   62篇
工人农民   36篇
世界政治   134篇
外交国际关系   85篇
法律   1052篇
中国共产党   1150篇
中国政治   1404篇
政治理论   383篇
综合类   633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98篇
  2022年   168篇
  2021年   179篇
  2020年   225篇
  2019年   82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109篇
  2015年   281篇
  2014年   662篇
  2013年   435篇
  2012年   360篇
  2011年   363篇
  2010年   335篇
  2009年   290篇
  2008年   273篇
  2007年   206篇
  2006年   199篇
  2005年   140篇
  2004年   102篇
  2003年   70篇
  2002年   86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59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冲脉有“经络之海”“血海”之称,胃及足阳明经有“水谷气血之海”之称,二者皆与气血运行相关。在中医学领域特有的“气理论”中,动气既可为“宗气”之异名,也可指“脐下肾间动气”。胸中宗气输布全身、运行气血有赖于胃这一气血生化之源,而肾间动气则是基于“伏膂之脉”的发现,从而演化、发展了更为完整的气血运行体系。冲脉与胃的联系在经络循行上联系紧密,但胃通过经隧与五脏六腑建立联系,冲脉还与足少阴肾、足厥阴肝、任督二脉等建立联系。在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方面,冲脉与胃共同促进先天之真气与后天之宗气输布脏腑经络,冲气上逆与胃气上逆常并称冲胃气逆。冲脉“血海”之盈亏有赖于脾胃化生的水谷精微的滋养,充盈则血海功能正常,亏虚则血海失养,可致月事不以时下、胞胎不固。  相似文献   
42.
43.
《法学》2008,(8):153-159
  相似文献   
44.
城市公共服务社会化对于提升城市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满足城市社会公共需要,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在现实中,城市公共服务社会化的探索过程仍然面临着诸如:城市管理主体思维误区的软约束;城市管理体制路径依赖的硬窒碍;城市管理工具陈套老旧的新瓶颈等困厄.为了破解这一难题,应从城市经营的角度出发:调整政府角色,树立经营理念;变革管理体制,实行混合经营;更新管理工具,创新运营方式便成为一条必由的解围之道.  相似文献   
45.
从总体上讲,中西政治思想体系是两种不同的体系,但在思维方式、治国之道、演变规律等方面存在着相通之处.中西政治思想体系中共同存在着中庸思维和普遍主义思维形态,在治国之道上存在着共同的治国理想、存在着共同的治国手段的基本维度,在历史演变方面有着共同的基本议题与价值关系--权威与自由的平衡.中西政治思想体系差异的背后,隐藏着共同的基轴.两种思想体系的不同之处能够使我们更清醒地认识中国政治的特色,而二者的相通之处才构成借鉴西方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  相似文献   
46.
“为政之德”意蕴深远,不仅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治国理政的重要标准,也是对当前从政人员内在建设的具体要求。政德建设,既要萃取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又要结合时代不断发展,从而博古通今以资镜鉴。“为政之德”其主导思想是要求从政人员以德政和道德来约束其权力。但仅从道德角度出发,就会缺乏一定的制约效力,因此要将宪法规范置于为政之德构建的中枢来考察宪法制约范畴下的政德观念,以价值秩序、规范秩序和躬行践履三重维度来理解当前从政人员应该如何培养自身情操,锻造自身品质;并结合宪法实施的设计总则,从宪法根源追寻为政之德构建的依据,从宪法制约方向要求从政人员要令行禁止,并以此为根本,诠释宪法视域下的政治建设,为新时代国家现代化发展提供强大动力,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47.
48.
49.
文泊汀  李萍 《求索》2006,(8):179-181
自古以来,对绘画之“境”的深化与追求,贯穿着整个绘画史。而“我”的表达,则是创造“境”的支点。“我”赋予独立人格、主体意识与客体高度融合,是一切真正艺术家成功的先决条件;“境”则是情理形神诗般的结合,是审美情感与自然精神的和谐统一。不同人群、不同时代对“我”与“境”有着不同的理解与追求。  相似文献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