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18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19篇
法律   37篇
中国共产党   3篇
中国政治   15篇
综合类   6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张国民 《法医学杂志》1995,11(3):127-127,144
硝酸吸入合并化学性纵膈炎1例张国民(浙江省萧山市公安局;萧山311200)CHEMICALMEDIASTINITISCAUSEDBYINHALINGNTTRICACID:ACASEREPORT¥ZhangGuaming(XiaoshanPublicS...  相似文献   
102.
急性会厌炎是喉科临床急重症之一,起病急,病情进展迅速,常可造成急性喉梗阻.在临床诊治中如只作一般性的咽部检查,不进行必要的间接喉镜检查,很容易出现误诊、漏诊,延误治疗,造成严重后果.笔者在法医检案中遇到一例急性会厌炎发病仅6小时突然死亡的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3.
对艾灸抗炎免疫作用的相关实验研究系统地进行总结,艾灸抗炎免疫作用的机制为:增强与改善机体的免疫功能,纠正炎症时自由基代谢的紊乱,调整神经递质NE、5-HT、NO的失衡,促进内环境稳定。实验结果提示,外周交感神经参与艾灸对免疫的调节,灸疗的部分作用是通过肾上腺皮质系统发挥的,海马可能是久疗信息中枢整合的重要环节,松果体可能是艾灸抗炎免疫作用的一个高们调节点。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探讨"热证可灸"与"热证贵灸"的机制.方法:复制炎症、细菌与病毒感染等5种"热证"大鼠模型.观察灸治"肾俞"穴对其细胞因子、自由基、免疫功能、神经递质等方面的影响,分析灸法对"热证"是否"可灸"与"贵灸".结果:艾灸有抗炎、抗感染和抗病毒作用;能抑制炎性细胞因子的产生与释放;纠正自由基代谢紊乱;抑制胸腺细胞凋亡,提高免疫功能;改善"热证"大鼠的微循环;调节中枢神经递质水平,促进内环境稳定.结论:艾灸对"热证"大鼠有行气活血、扶正培元、解毒化瘀的作用.艾灸的抗炎免疫作用可能是其主要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05.
甘草酸二钾体外抗鸡传染性法氏囊炎病毒的作用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鸡胚成纤维细胞(CEF)体外培养系统,通过观察细胞病变(CPE)和用MTT法测定细胞活力这两种方法来评价甘草酸二钾体外抑制鸡传染性法氏囊炎病毒(IBDV)对CEF的感染作用,并通过甘草酸二钾对病毒复制、吸附的阻断作用测定试验及直接灭活病毒测定试验,初步探讨了甘草酸二钾的抗病毒机制。结果显示,甘草酸二钾在安全浓度范围内对病毒感染细胞的抑制率达到70%以上,EC50为663.2±268.4μg/mL,SI>4.52;在阻断病毒复制、直接灭活病毒的试验中,甘草酸二钾显示了较强的抗病毒能力,但在阻断病毒吸附试验中却没有作用,推测其抗病毒机制可能是干扰了病毒的复制和直接使病毒灭活。提示,甘草酸二钾能够作为预防及治疗传染性法氏囊炎的药物或先导化合物。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观察分部针刺法配合推拿手法、功能锻炼治疗粘连期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粘连期肩关节周围炎患者按临床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针灸疗法+推拿手法+功能康复锻炼的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只采用功能康复锻炼的方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种疗法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6.67%(P<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观察组疼痛评分显著降低(P<0.01),两组前屈、内旋和外展功能显著提高(P<0.05,或P<0.01);观察组疼痛评分降低程度和前屈、内旋、外展功能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分部针刺法配合推拿手法、功能锻炼治疗粘连期肩关节周围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07.
108.
目的 观察“肩三针”恢刺法配合牵张手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0例门诊肩关节周围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治疗组采用肩三针(肩前、肩髃、肩髎)恢刺法并配合牵张手法,对照组采用常规针灸推拿治疗。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治疗10次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肩关节功能评分。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在提高Neer量表的疼痛评分、功能评分、运动范围评分和总分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肩三针”恢刺法配合牵张手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疗效及对肩关节功能的改善作用优于常规针灸推拿疗法。  相似文献   
109.
目的 观察理筋正骨手法结合肌内效贴治疗急性期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60例急性期肩关节周围炎患者,随机分为手法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手法组给予理筋正骨手法结合肌内效贴治疗,对照组给予超短波疗法结合肌内效贴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分、压痛阈值、肩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肩关节功能Constant Murley评分(Constant Murley score,CMS)、表面肌电积分肌电图(integral electromyogram,iEMG)值。结果 手法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均显著降低,且手法组降低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压痛阈值、CMS、肩关节ROM、iEMG值均显著升高(P<0.05),且手法组升高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理筋正骨手法结合肌内效贴治疗可缓解急性期肩关节周围炎患者的疼痛,改善肩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为提高茯苓皮的综合利用价值,建立一种简便的茯苓皮总三萜纯化方法,并通过体外实验验证其抗炎作用。方法 采用HPD-100型大孔树脂吸附法纯化茯苓皮总三萜。基于单因素实验,以总三萜含量为指标,经正交试验优化茯苓皮总三萜纯化工艺。建立脂多糖诱导的RAW 264.7细胞炎症模型,考察茯苓皮总三萜对细胞活力的影响,检测给药后RAW 264.7细胞内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释放量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结果 纯化后样品总三萜含量增加至70.36%,明显高于粗提总三萜含量(29.76%),纯化工艺为上柱HPD-100型树脂20 g,上样浓度15 mg/mL,35%乙醇洗脱杂质容积为5倍床体积(bed volume,BV),95%乙醇洗脱三萜容积为4 BV,经实验验证该纯化工艺重复性良好。体外实验结果表明:茯苓皮总三萜在50~250 μg/mL范围内对细胞活力无明显影响;与模型组比较,给药后RAW 264.7细胞内NO释放量和TNF-α、IL-1β、IL-6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 HPD-100型大孔树脂吸附法纯化工艺能明显提高样品总三萜含量,茯苓皮总三萜具有减轻炎症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