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54篇
  免费   142篇
  国内免费   28篇
各国政治   233篇
工人农民   23篇
世界政治   374篇
外交国际关系   460篇
法律   1697篇
中国共产党   561篇
中国政治   1108篇
政治理论   526篇
综合类   1042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116篇
  2022年   161篇
  2021年   145篇
  2020年   171篇
  2019年   124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99篇
  2016年   119篇
  2015年   183篇
  2014年   405篇
  2013年   340篇
  2012年   468篇
  2011年   477篇
  2010年   408篇
  2009年   440篇
  2008年   482篇
  2007年   376篇
  2006年   304篇
  2005年   267篇
  2004年   201篇
  2003年   186篇
  2002年   157篇
  2001年   117篇
  2000年   101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殷树凤 《求索》2015,(1):13-17
目前,思想界普遍存在的国家主义与个人主义的意识形态争论,已经影响到具体的学术研究领域,很多学者对社会改革的建议和构想,无论是突出一种排斥国家权力的纯粹的"社会自治"或"个体联合",还是强调"国家权力培育基层社会",都存在过度理想化的问题。中国经济社会结构的巨大变迁使得现有的理论很难对当下中国的现实进行有效解释。由于新的技术、新的经济趋势的推动,个人、社会和国家的关系再度经历着复杂的变迁,必须重新在一个相对实在的中观领域进行重新观察。社区作为个人、社会和国家交叉的一个领域,恰好能满足这一要求。  相似文献   
102.
103.
张耀南  钱爽 《新视野》2018,(5):96-102
"国法学"是"研究法律的国家之性质并国家的法律之性质"的一门科学。"国法学"之根本精神,是"法治主义""选举主义""对话主义"的,总之是"现代主义"的。张东荪《国法学绪论》所谈政治,完全是现代政治;所谈国家,完全是现代国家;所谈法律,完全是现代法律。此书在其本人思想史上,是其思想彻底摆脱"东方色彩"而进入现代欧西文明之根本转折点;在中华政治思想史上,则完全可以成为中华现代政治之三大源头之一:第一大源头是王宠惠之《中华民国宪法刍议》,主要论及"宪政";第二大源头是孙中山之《建国方略》,主要论及"实际的操作";张东荪《国法学绪论》以"完整性"与"系统性"为特点,可视为第三大源头。  相似文献   
104.
康德认为启蒙是一种状态——结束人类的未成年,走向成熟的彼岸。而这一切需要不屈从任何权威的"批判"。《无能子》虽成书于唐末却带着它独有的批判精神,它不是对短暂而逝的现在的感受,而是将现在"英雄化"的意志。其思想与后现代沟通契合,它那自我管理、有限政府的无为政治;万物同根、崇尚自然的生态政治;崇尚平等、厌弃名利的反物质主义;叛逆知识话语体系的反智主义,让人感受到批判作为一种具有现代性特质的启蒙意味。  相似文献   
105.
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毛主义,在21世纪以一种全新姿态重新进入人们的视野,主导这一变化的是南亚地区毛主义。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南亚地区毛主义逐渐成为当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的一支力量。尤其是南亚地区毛主义坚持马列毛主义的思想作指导,从理论上对当代的世界形势和主要的革命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些独特的共识性观点。理论的新探索及其成果表明,当代南亚地区毛主义处于"回潮"态势当中,正向着独立的社会主义流派方向不断演进。  相似文献   
106.
法国文坛对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的批评管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寿农 《法国研究》2006,39(3):10-17
居斯塔夫·福楼拜(Gustave Flaubert1821—1880)是法国文学史上一位伟大作家。在他屈指可数的作品里,《包法利夫人》(1857)是里程碑式的代表作,在它发表的第二年却被当局告上有伤风化、诽谤宗教等罪名,幸亏福楼拜请出一位地位显赫、能言善辩的大律师,法庭最后判福楼拜无罪。这场官司的结果,反而使小说声名大振,成为当时的畅销书,两万册书很快一售而空。自此以后,《包法利夫人》的盛名历久不衰。一百多年以来,这部名著一直是批评家评论的热点,后代对福楼拜在艺术上的探索众口一词地加以称赞。由于这篇小说多层次的、丰富的内涵,更由于持不同…  相似文献   
107.
我国在建立物权公示制度这一重大问题上,既要学习和借鉴国外成熟立法,也要对以往体制下形成的各种规范进行整理与总结,还必须考虑本土社会的历史与民众的现实生活。本文提出,我国应尊重包括习惯权利在内的各种现存社会规范,建立不动产物权的分类公示制度,使物权法这部与民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法律获得民众的广泛认同与遵从。  相似文献   
108.
109.
本文试图建立个体主义、整体主义这样一对理想型概念,作为研究西方宪政思想史的框架,从而将西方宪政思想的诞生,描述为两种理想型所代表的各种政治思想相互冲突、不断融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0.
在“差序格局”下,中国人以“己”为中心,根据亲疏关系与他人交往。亲疏关系与“公”“私”密切相关:越私越亲;越公越疏。土改后,家族作为“小公”的单位被瓦解,家庭作为“小私”单位更加坚固。在互助组时期,国家通过领导互助合作社形式,并依靠人民群众,重塑着农民“公”与“私”的观念。互助组因而成为超越血缘群体的“公”。国家有意识地引导穷人进行互助互帮,走向“大公”,即由家族认同转向国家认同,进而上升为爱国主义。互助组的爱国主义既表现为对组内成员采取互相帮助,也表现为对组外成员采取互相帮助,而且通过“三大原则”教育,巩固互助组,同时改造农民个体的“利己主义”思想。但是,在现实中,还是有部分农民仍旧倾向于“单干”,即更多地表现为“小私”的行为方式。这种“小私”与“大公”的相持和张力,折射出在革命构建的爱国主义主导思想和行为方式下,“差序格局”中的“自我主义”行为逻辑并未得到彻底根除。尽管如此,互助合作化依然是当年我国农村奔向富裕的实践模式的最初探索。关于互助组中的“差序格局”的探讨,对我国当前如何实现农村共同富裕有很大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