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6篇
  免费   96篇
各国政治   3篇
工人农民   5篇
世界政治   13篇
外交国际关系   137篇
法律   129篇
中国共产党   34篇
中国政治   66篇
政治理论   6篇
综合类   189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69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正>1案例1.1简要案情及病史摘要刘某,男,53岁,某年3月21日,因"左上腹反复疼痛,加重3 d"为主诉到当地医院就诊。查体:生命体征正常,左上腹压痛阳性,无明显反跳痛。辅助检查:尿淀粉酶595 U/L,肌酸激酶同工酶23 U/L,血常规示血小板48.5×109/L,血浆D-二聚体90.86 mg/L。初步诊断:腹痛待查。3月26日行胃镜检查诊断:十二指肠球后多发溃  相似文献   
82.
采用索氏提取法及溶剂萃取法,用950mL/L乙醇提取印楝种仁并萃取,分别得石油醚萃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及水层。采用细胞病变(CPE)法及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研究三种萃取物对鸭瘟病毒(DPV)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石油醚萃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及水层对细胞的最大无毒浓度分别为0.007 8、0.003 9和0.125 0mg/mL;当其浓度为0.000 5、0.000 3及0.156 0mg/mL时,对DPV的抑制率各为13.23%、29.24%和11.72%。结果表明,三种萃取物对DPV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乙酸乙酯萃取物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3.
目的 探讨抑癌方对小鼠结肠癌移植瘤微血管(microvessel,MV)生成和血管生成拟态(vasculogenic mimicry,VM)形成的影响.方法用CT26结肠癌细胞建立小鼠结肠癌移植瘤模型,分生理盐水(normal saline,NS)组,抑癌方高、中、低剂量组及化疗药组,分别灌服NS,抑癌方高、中、低剂量...  相似文献   
84.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所致医疗纠纷形成的原因及其特点,从而为此类案件的法医学司法鉴定和医疗纠纷的防范提供参考性意见。方法从死亡原因以及知情选择、医疗技术环节等方面,对PCI术后死亡引发纠纷的51件案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全部案例中,存在医疗过失行为的有35例,其中属医疗技术缺陷或医疗过失行为的28例,属医疗管理缺陷的2例,兼有医疗技术和医院管理缺陷的5例。结论 PCI医疗过失的主要原因是操作技术水平低下、违反诊疗规范、知情告知不够充分。  相似文献   
85.
目的观察病毒性心肌炎致死者心肌组织中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VCAM-1)及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的表达及分布特点,探讨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致死机制。方法收集病毒性心肌炎致死案例20例作为实验组,交通事故致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死亡案例10例作为对照组,取心肌组织切片进行VCAM-1及caspase-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后显微镜下观察,经图像分析和统计学处理,比较两组染色后VCAM-1及caspase-3阳性表达的差异。结果 (1)实验组VCAM-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表达呈深棕黄色,染色部位主要位于血管内皮细胞内,对照组呈微弱阳性表达。实验组平均光密度高于对照组(P0.05)。(2)实验组caspase-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表达为棕红色颗粒,主要位于心肌血管周围炎症细胞中,实验组阳性细胞数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 VCAM-1可能在病毒性心肌炎引起的炎症细胞渗出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可为病毒性心肌炎致死案例中的法医病理学诊断提供参考,而caspase-3介导的心肌细胞凋亡参与病毒性心肌炎晚期致死机制的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86.
以伪狂犬病病毒(PRV)容A株体外感染ST细胞为模型,观察PRV对ST细胞生长状态以及胞内Na+-K+-ATP酶、Ca2+-Mg2+-ATP酶和总ATP酶活性的影响。根据ST细胞对PRV的敏感剂量,接种ST细胞后第2、12、24、36和48小时观察细胞的生长状态,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用试剂盒检测细胞的ATP酶(Na+-K+-ATP酶、Ca2+-Mg2+-ATP酶和总ATP酶)活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在感染后第24小时之前试验组ST细胞的生长状态较好;24h后,细胞活性降低,逐渐发生细胞凋亡。Na+-K+-ATP酶活性、Ca2+-Mg2+-ATP酶活性和总ATP酶活性在PRV感染过程中变化趋势相似,PRV感染后第24小时之前,Na+-K+-ATP酶活性、Ca2+-Mg2+-ATP酶活性和总ATP酶活性略高于对照组;第36小时,细胞ATP酶总体活性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第48小时两组之间ATP酶活性差异极显著(P<0.01),其中Ca2+-Mg2+-ATP酶活性较为敏感。  相似文献   
87.
脑卒中院前急救方法和注意事项有哪些?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血管外科周兆雄副主任医师接受了卫计委在线访谈。问:我今年48岁,因工作压力大,生活不规律导致血压升高,头部右侧太阳穴处及后脑勺持续沉闷,曾经做过多次检查,没发现大的器质性病变,服多种扩张血管和降压药物,血压正常,但头部不适仍然不减。今年4月由于身体不适,去医院做了脑CT,诊断结果有腔梗,但片子经过其他医院的医生看后,认为正常,请问像我这种情况会是腔梗吗,腔梗会引起头部持续闷胀吗?  相似文献   
88.
目的观察大潮气量机械通气致兔急性肺损伤(acutelung injury,ALI)后,肺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动态变化,探讨其在损伤时间推断中应用的价值。方法57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正常组(3只)、对照组(27只)和实验组(27只)。机械通气(V_T 60mL/kg)致AL后于0,1,3,6,12,18,24,36,48h各处死动物3只。取肺组织,测量右上肺组织湿干重比(W/D),肺组织进行HE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进行图像定量分析,观察VEGF变化规律。结果正常组VEGF有低水平表达;大潮气量机械通气1min后至肺损伤后12h,实验组VEGF表达水平与正常组无明显差异(P>0.05);12~48h随损伤时间的延长VEGF表达水平持续上升,48h仍处于较高水平,其间各时间点VEGF表达水平与正常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大潮气量机械通气致兔ALI 2d内,VEGF在肺组织炎症发生、发展和愈合修复过程中存在时间相关性,对法医病理推断呼吸机所致的ALI时间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9.
通过气相色谱–质谱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发现一种可疑新型喹酮类物质,进一步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ltra-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quadrupole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 UPLC-QTOF-MS)对甲喹酮、依他喹酮和未知化合物进行结构解析,最后采用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NMR)进行验证,建立对可疑片剂中未知喹酮类物质的定性分析。对甲喹酮、依他喹酮和疑似喹酮类物质的UPLC-QTOF-MS谱图进行解析后,预测疑似喹酮类物质的结构式可能为2-甲基-3-(2-甲氧苯基)-4-(3H)-喹唑酮[2-methyl-3-(2-methoxyphenyl)-4(3H)-quinazolinone],NMR分析结果验证了该结构式,建议新喹酮类物质应命名为甲氧喹酮。  相似文献   
90.
目的考察丹参注射液对格列喹酮在糖尿病大鼠体内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的影响,为两药的临床合用提供依据。方法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考察丹参注射液对格列喹酮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的影响;建立原位在体肠循环模型,研究丹参注射液对格列喹酮肠吸收特性的影响。结果糖尿病大鼠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两药合用能够显著缩短格列喹酮的达峰时间,增加最大药物浓度、药时曲线下面积,并且可以显著减少清除率。肠吸收特性实验结果显示,丹参注射液可以显著增加格列喹酮在糖尿病大鼠体内吸收速率和表观渗透系数。结论丹参注射液和格列喹酮合用可以显著提高糖尿病大鼠格列喹酮的血药浓度和生物利用度,其原因可能与丹参注射液促进格列喹酮的小肠吸收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